这些文学作品中的道教典故,你知道吗?
1.琴高骑鲤。这个故事出自汉代刘向的《列仙传》,琴高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他精通养生之道,可以乘坐鲤鱼出入江中。后来就用“琴高骑鲤”来比喻得道成仙。
比如:
李白:“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冰夷”。
李商隐:“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刘禹锡:“羽化如乘鲤,楼居旧冠鳌”。
岑参:“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
王安石:“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狸”。
2.九转丹砂。是道教炼丹术,出自《抱朴子·内篇·金丹卷第四》,是一种成仙的丹药。烧炼丹砂有九转之说,转数愈多烧炼成的药就越好,药力足即早成仙。
比如:
唐代吕岩词:“九转功成数尽乾,开炉拨鼎见金丹。餐饵了,别尘寰,足蹑青云突上天”。
宋代刘克庄词:“九转金丹成后,一朵红云深处,玉立侍虚皇”。
宋代袁枢:“丹砂九转世莫传,羽衣婀娜飞朝天”。
宋代杨万里:“三危瑞露冻成珠,九转丹砂链久如”。
3.王质烂柯。出自《述异记》,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后来“烂柯”就用来表示“人事的沧桑巨变所带给人的恍如隔世的感觉”。
比如:
陆游:“袖剑客同楼上醉,烂柯人看洞中棋。”
明代边贡:“烂柯欲步王樵武,惆怅仙踪隔苑墙。”
4.金华牧羊。出自葛洪《神仙传》,是说一个叫黄初平的少年,由于家境贫困,从八岁起就赶着羊群去牧羊。一次在牧羊时遇上一位仙翁,便跟随仙翁修炼,后来悟得玄机,可以将羊变成满山的白石,也可以一声令下,让白石变回羊群。后来“金华牧羊”就用来比喻谓入山学道或得道成仙。
比如:
李白:“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5.庞公采药。出自《后汉书》。庞德公,东汉襄阳人。在襄阳岘山种地采药,曾拒绝刘表的礼请。后来隐居在鹿门山,采药以终。于是后来就用“庞公采药”来比喻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
比如:
李白:“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
杜甫:“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