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体的湿症
今年的夏天特别的热,各地都发出了高温预警,同时各地也都传出多人中暑甚至罹患热射病。中医历来都有“暑必挟湿”的说法,这是因为人体如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会出现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减弱、水电解质丧失过多等问题,使保障人体功能正常运转的基本功能都处于衰减的状态,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
那“湿”是怎么产生的,尤其是为什么现代人多“湿盛”?本文将从传统医学的角度作一简要阐述。
一、人体的湿是怎么产生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善。随之而来的就是体力劳动大量减少,同时摄入食物中的高蛋白、高油高糖高盐比例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富贵病”、“现代职业病”等逐年提升。这些在传统医学范畴中都认为是湿邪引起的。
1、内生湿邪
饮食不加节制,肥甘厚味、抽烟酗酒、煎炸烧烤、火锅零食、奶茶冰棒等等都在给我们肠胃增加负担,最终导致脾胃满涨、湿滞邪生。
运动减少,入则电梯,出则乘车,回到家就葛优躺,做家务都可以由各种高科技代为完成。不仅运动劳作的机会大幅减少,就连出汗的机会都很难有。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肠胃气机凝滞、湿从内生。
精神内耗,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思虑伤脾,情志不舒则伤肝。而肝木犯脾土,导致脾虚食滞湿满中腹。
药物影响,现代人多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风湿类疾病、心脑血管类疾病等,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的趋势。这些病都需要长期服药,而药物又多损伤脾胃,导致运化机能减弱、湿滞内生。
2、湿邪外犯
大家都说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但是频繁的进出冷热温差大的环境,会导致头重头闷、四肢无力、身重如裹等症状。这是因为本来夏季就应该出汗,但突然遇冷,体表毛孔紧闭,让本来应该流出去的汗液都停滞在体内,湿邪自然有产生了。此外还有就是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汗流浃背、湿衣裹身、甚至水下作业等等,长此以往必然会湿邪入体。
所以,以上两个大的方面都容易让我们体内生湿,并且尤其在夏天“湿盛”。
二、道医眼中的“湿”
1、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湿”其实是水,而水在外部环境和人体内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水之所在,天地四方、无处不有,是水汽蒸腾、行云布雨的循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人体内环境来说,同样是水谷精微、气血巡行的前提条件。但还是老祖宗那句话: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体内水少,则焦则燥,但一旦体内气化不利,则津液输布异常,造成水湿邪盛,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2、湿借水性,湿无常形
都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湿其实是已经坏掉的水,也有水的特性。在人体而言,好的水则为津液,输布全身。但一旦人体气机流传失常,或有外邪相侵,则导致津液越少而湿邪越多。湿与寒在一起则为寒湿,与热在一起则是湿热,与暑在一起则是暑湿,与风在一起则是风湿,与痰在一起就是痰湿等,更有甚者干脆来上一锅大杂烩。
中医有“湿邪为病最多最广”、“百病皆由湿作祟”的说法,尤其是慢性病、疑难杂症等,均能透过症状看到湿邪的影子。所以,也才有这句古话:“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如面。”可见湿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湿的特性
重浊之性。湿为阴邪,易困清阳,阻遏气机,故具重浊之性。湿邪在头,可导致头重如裹;如在四肢则四肢沉重、关节肿痛。其“浊”为秽浊之意,可在身体各处潜藏邪气,具有纳垢的点。临床多见于小便混浊、大便垢滞、带下秽浊,并伴有口气和湿疹等症状。
郁滞之性。俗语说:“清湿多致气机不畅,浊湿多伴血行不畅。”说明湿邪可郁闭气血,导致体内脏腑经络气血流转的痹阻。临床来看,湿邪郁滞多形成实证。如湿困清窍则多有嗜睡之症;湿阻经络则四肢麻痹;湿阻中焦上焦则胸闷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此以往,则伤气伤血、伤及本元。
黏滞之性。湿有黏腻的特点,所以湿邪之病具有病程易反复缠绵、不易断根、容易复发的特性。很多慢性疾病长期难愈,就是与这黏腻之性有关。还有就是症状黏腻。如患病后的排出物黏腻,如汗出而黏、湿疹破溃渗出黏液、舌苔黏腻、大便黏腻等等。
隐匿之性。湿邪上身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不易察觉,一旦觉察则上身已久。
弥漫之性。湿邪如水,可随形流窜,上可至脑窍,下可至二阴和下肢;外达筋骨皮,内藏各脏腑。
三、从道医的角度浅谈如何祛湿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近些年来已经很少见到在冬天是因为着凉而感冒的病人。而在夏天反而比比皆是。这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冬天不冷了。反而夏天因为冷饮、空调的原因,让我们体内囤积了大量的湿邪,给健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每年的农历七八月份称为长夏,此时是湿气当令。对应的脏腑是脾脏,而脾脏又是喜燥恶湿之性,如不注意祛除体内外之湿,首当其冲是脾脏受伤。所以,当我们谈及如何祛湿时,首先就要自查体内有没有湿,症状、程度如何。
1、自查是否有湿
看大便:看是否黏腻、便溏,以及不易冲走、不易擦净。
看双腿:是否感觉腿酸腿沉、关节屈伸不利。
看起床时状态:是否感觉身沉头重、舌有齿痕、无精打采等现象。
2、祛湿思路
湿为“六淫邪气”中最为难缠的一个,因为湿最容易上身,也从不孤军作战。之所以现代人病情比较复杂,就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各种邪气都组团上身,跟湿气在一起狼狈为奸,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危害作用。
虽说都是湿邪致病,但与之组合搭配的其他邪气不同,潜伏在人体内的位置不同,所以,祛湿治病也没有一定之方,要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的施治策略。总的思路不变,具体各有侧重而已:
温通经络:湿邪愈久,造成的体内经络淤堵愈深。可以通过点穴、推拿以及刮痧、针灸等方式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药食调理:可以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按疗程服用。同时饮食要忌口,宜清淡均衡、有节制。那些补益祛湿的食物要多吃,那些“增湿添堵”的食物要少吃。
合理运动: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培补元气,促进消化、调理二便。宜多进行户外运动,在大自然中感受天地运化之力。
怡情养性:没事可以多读读道家经典,以修心养性,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和紧张,以利于疏肝和健脾。其次要改变以往不利于健康的习性,重新建立健康的饮食起居习惯。
如您已经感觉自己或家人湿邪裹身已久,单凭一己之力无法与湿邪做斗争。那么可以来嗣汉天师府道医研究院有针对性的调理,通过四象脉诊给您把把脉,看看到底是哪几股邪气在作乱、老巢潜伏在哪里。再按情况严重程度与否有步骤、分阶段性的调理,同时我们的医师会对您的具体生活情况给予指导意见,并手把手教您一些自己可以调理的方便小法门。
如此,不仅授之于鱼、还授之于渔。不仅解除您的病痛,还帮助您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也方便您日常在家也能做好祛湿的健康维护。
文字整理/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