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时间:2023-04-04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392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到最后告别离开,是有一套口口相传的流程。

清明节为何深受社会各阶层的重视

清明节是扎根于我们民族基因中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家国情怀,其中既包含着身世之悲也蕴含着家国之痛。当人们在祭奠祖先、缅怀圣人先贤、纪念英烈时,这背后无不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内核。爱国敬祖、孝老敬亲、慎终追远……,这些在一代又一代子孙中默默的传承。

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习惯与文化精神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重要影响,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传统文化精神的保有与传承都具有重要作用。清明节以清明祭祖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实际上表达的是对先祖事迹的追忆,是生者对已故亲人眷念的精神寄托方式,从而使家族历史与民族文化在祭品、香烛、哀思之中传递。让后辈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崇敬和感恩,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面感受心灵的净化。

把清明节确定为法定节假日,是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保存与传承清明文化的一种方式,在这特定的日子,以一种特殊的心情去感受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以及家族延绵。回乡祭祖有不仅利于促进亲族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强家族凝聚力;利于弘扬与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气节;利于进行道德教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图片

清明文化其实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清明时节祭祀先人是为了表现对先人的思念,人们通过扫墓祭祖追述先人的事迹与功德,表达生者的哀思,激发人们的血缘意识、寻根情怀。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之心,这本身就是对文化生命力与传统文化精神的体认,在缅怀先祖功业的过程中使人受到道德教化。清明文化精神所承载的道德教化功能与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使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状态进行思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体认、对死生的超越,是人对自然生命与自我生存状态的体认。

当自己领着孩子在纪念故去的祖辈时,自然也希望后人能够纪念自己。可当自己的生命结束后,又能留下什么值得后世子孙来纪念呢?所以,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会触发我们对生与死的连接与思考,帮助我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找寻生意的意义。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里,从来不把生命当成单独个体的存在,而是延绵不绝的生命链条,上承接祖先,下维系子孙,数千年来延绵不绝。看着前方的墓碑,不禁感慨自己的生命底色是祖先给予的,往身后看,难免会思考自己又将留下什么给后世子孙。

有形的物质终将毁灭,但不朽的精神却可以永远流传。怎么做才能被我们的后人纪念?古人的答案是:立德、立功、立言!只有积功累德,用个人有限的生命去做些利于他人、利于社会的事情。将个人的生命融入到家国情怀的人间大爱中去,才是真正的生命不朽、精神不朽。

清明祭扫前的准备

进行祭奠在形式可能各地风俗略有不同,上大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扫墓时间在节日前后一周都可以,以安排在清晨到午时这个时间段为佳;

2、至于祭品可以参考各地风俗,大多以酒菜、水果、鲜花、糕点、金银纸钱为主,另外家族先人喜爱的东西也可以作为祭品;年龄较小的孩童、孕妇、或者神虚体弱者不宜前去扫墓,可以请家人代替;另外,处于生理期的女性也不宜前去。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着装应以素雅为主、遵守礼仪,以肃穆为主,不要过度喧哗。

除了外在的准备,我们内心也要提前准备好:

提前安排好行程,届时不管身处何方的游子都能携妻小回家祭祖;既然要祈求祖先保佑,那也要在墓前自省吾身,是否有不当言行,是否有不义之举,也要禀明祖先在来年自己有哪些规划和安排。把清明节作为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给家族后辈进行言传身教。哪怕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乡祭祖,也要在这个时节心中有所感念,跟家里的孩子讲一讲祖辈的故事。

图片

清明除了祭奠祖先,还有春耕春种、踏青寻春

清明节不仅承载着缅怀过去的沉痛心情,还表达出了拥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一面。“万古人心生意在,又随桃李一番新”,此时节春意盎然、万物纷纷绽放出新生命的时间,我们缅怀祖先、向死而生,获取生长的精神力量。

“清明不播种,哪得五谷生”;“植树造林,最好清明”……。此时是万物生发的好时候,也是植树造林、春耕播种的重要时节。这也是体现出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特点,即是始终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

从古时的插柳留春到现如今的植树护春,其背后的思想乃是一脉相承、继承中又有发展。此外,还可以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等传统娱乐项目,还有各种新时代的娱乐项目,共同为清明节融入欢乐的气息。

虽然时代在进步,清明节的各种祭扫仪式、载体也在与时俱进的变化,但我们那颗缅怀和感恩的心始终未变;济世利民、积功累德,那普世通行的价值观也始终未变。

文字整理/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