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修行的捷径

时间:2023-03-28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429
很多道医爱好者、养生达人都喜欢收集各种小妙招、一招灵;更有甚者有些修行的人士也喜欢追求更“厉害”的修行功法。其行为就像“集邮”一样,总是致力于收集各种功法,感觉哪个好就立马练习起来,他日遇见另外一个更加神奇的,就把手中这个束之高阁了,练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总觉得自己能走两点之间最短的那条直线,总觉得自己能花些巧心思,哪怕自己身处劣势,也能像田忌赛马那样以劣马胜优马。

图片
那修行到底有没有捷径可以走呢?金庸说:“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些话说的意思大致相同,即是与其投机取巧,不如老老实实下笨功夫。前者出自金庸小说《神雕侠侣》讲的是剑魔独孤求败的剑道修行历程,他的第三把剑就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特征,即是说明此时他的剑道已经不需要依靠精妙招式,而是依靠个人的剑道修为足以。
如果说前者是虚构的小说,那么后者曾国藩则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其父曾教导他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不读懂这一本书,绝不碰下一本书。想来曾国藩推崇“尚拙”的益处如下:不走捷径,不懂取巧,哪怕遇到拦路虎也死磕下去,力求把基础打牢。所以,自评为资质顽钝的曾国藩后来在做人和做事上均取得令人钦佩的成绩。他曾言:“天道恶巧,天道恶二”,来说明说明老天不喜欢投机取巧及三心二意的人,反之会嘉奖那些下笨功夫、专心致志的人。他认为,只有像“笨人”一样,做任何事情不要想着省时间省力气,只是单纯的去下笨功夫,以涓滴积累、水滴石穿的精神去积累,终有一天从量变到质变。
如果说前文所提及之人毕竟是少数,那就拿从古至今文人研习最多的诗文歌赋来举例。真正的传世经典之作都是以情、以意境取胜,有几个以文字的“机巧”取胜?为啥“烟锁池塘柳”、“烟沿艳檐烟燕眼”之流,还有什么藏头诗、宝塔诗、连体诗等费劲了诸多心思的诗歌为啥不能被后世民众世代传颂、名垂千古?机巧的、华丽的诗歌那么多为何还是抵不过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对于很多刚刚初学医术,或者对养生感兴趣的朋友,总是痴迷收集某些妙招、妙法。如口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记得很熟,但基本原理却不求甚解。遇到这些问题就去拿指定的穴位、经方去生搬硬套。

听到专家说撞树好,就去撞树;听到大师说练习太极拳好,就去学太极拳;听到谁谁说八段锦、五禽戏好就去学……,这些功法的好处在哪里知道,但为什么好,不知道!只知道跟风去练。到头来各种功法学了无数,但真正精通者无一,真正长久坚持下来者寥寥……

图片
庄子明言:大巧若拙!
当“拙”到没有招式的时候,那就难以被其他的“妙招”给化解,只能硬抗。这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技巧都是徒劳,或者用现代时髦的词语来说,这个就是降维打击。
真正的高手绝不会仅仅去依靠某精妙绝伦的招式、锋利无比的剑刃来取胜,真正的“常胜将军”也不会天天去奢望能够获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反转胜利!而是扎扎实实下笨功夫,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有道是:一力降十会、一力破万法!
所以老子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其意思是,真正修行的大道就是这么平坦,而有些人却总是去寻找一些小路去走,想找最近的路,但殊不知这样却容易走偏、入歧途、遇险境。故事里那些以小博大、以险取胜的事例总是那么吸引人,殊不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取胜完全是小概率事件。
智慧出,有大伪。当人们开始追求机智、技巧的时候,就难免会遗失原本自然的心态、纯朴的根基。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那反之如果已经失去根基的人,如飘飘落叶、逐水浮萍,如无根之木,既失了根基,又岂能长久。如连长久都做不到,又如何能修成一门功夫呢?
当回头再看修行有没有捷径这个问题时,答案其实已经昭然若揭:修行任何一门功夫最好的捷径就是下笨功夫!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左顾右盼总想找最好的方法,不如踏踏实实下笨功夫、出死力气就把眼前这一门功夫给修好,捷径自成。
文字整理/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