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医学的“藏象”理论

时间:2023-05-20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262

中医学说中包含很多理论,其中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藏象理论,贯穿于中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剂、药物、预防等各个方面。

所以只有明白理解藏象理论的涵义,才能有助于在中医学其它方面研究学习。

“藏象”的概念

   藏象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藏”为人体内在的脏器,“象”为自然外在的气象。“藏象”即指内在的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变征象,以及与外界环境相应的事物和现象。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记载“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书中论述了天度气数与藏象,阐释了五脏六腑的功能与四时阴阳之气的通应关系,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念。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藏象理论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它包含了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可概括为形质藏与内、气化隐于内。

“藏象”的形成

藏象理论的形成是基于对人体及其生命活动机制的深入了解。对此,最为基本最为直观的方法就是解剖。

但是解剖的对象是已经失去生命活力的机体,关于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那部分便无法通过解剖研究获得。因此,古代医家转而从“以表知里,以象知脏”这个角度,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分析外在生理表现和病理征象,进而推知人体内部的生命活动机制。这种独特的研究方法便造就了“藏象”这一独特的生命观。

关于藏象理论的形成,主要有四个途径。首先,是前文所说的解剖,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藏”与“象”的对应关系。《灵枢•经水》中指出“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以及《难经》等医籍还对人体脏腑的形态、重量、长度、色泽、容积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可见古时的解剖学已经为我们认识人体结构、构建藏象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获得了五脏与其外候相应的理论基础。《灵枢•五阅五使》中指出“五官者,五藏之阅也...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指出身体健康结实的人从面色便可见一斑。还提出“鼻者,肺之官也...肺病者,喘息鼻胀...”,意指五官就是五脏的外候,若五脏有病,则可从其对应的五官进行诊察。再次,是从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中总结得出,获得了药食与五脏及五脏所主关系的理论基础。如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以药食滋补肾脏可有助于骨折、养发;最后,是意象思维的渗透。意象思维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思维方式,把思想意蕴转换成感官形象是其主旨,“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是其建立的基础。然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气,气是天地万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自古通天者, 生之本, 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 皆通乎天气”。气无处不在,生于天地间的人也与万物一样是一气所化,因而天人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也为意象思维和取象比类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中医学的藏象理论是把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司外揣内,以象知藏”的思维方法推导,进而掌握整体的运动规律。正如《灵枢•本神》所言,“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

图片

“藏象”的特点

看到这里我们也大致清楚了,藏象理论是通过取类比象的方法,观察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来认识内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整体观”是灵魂也是基础,所以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也是藏象理论的特点之一。五脏是脏腑的核心,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组合成了人体这个有机整体。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记载“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肉,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及二阴”;如《素问•宣明五气》中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分属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情志活动分由五脏所司,“心在志为喜、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肾在志为恐”等。

再者,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也是藏象理论的特点之一。人体虽是单独的有机整体,但生命活动需依赖自然环境,所以机体对自然界的制约和影响会作出相应的反应,正如《灵枢•岁露》所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运用五行理论将自然界的五时、五气、五化等与人体五脏功能相联系,构建了人体内外环境相应的整体模式。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描述了“肝通于春气,心通于夏气,脾通于长夏之气,肺通于秋气,肾通于冬气”等。

以脏腑分阴阳,互为表里,这亦是藏象理论的特点之一。脏,古作藏,脏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主藏精气。腑有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主传化水谷。除此外还有脑、髓、骨、胆、脉、女子胞,这些被称为奇恒之腑,虽有腑之名,但功能却与脏相同。脏与腑之间是阴阳表理关系,脏为阴腑为阳,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心包络与三焦。而奇恒之腑中除了胆之外,其余皆无表里配合,也没有五行配属。

中医学的五脏不仅包括脏器实体,还包括与各个脏器有关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因此,藏象理论就是以“象”作为思维的起点,以阴阳五行基础,以类比的方法推测人体生理与疾病的发展。

简言之,藏象理论就是把抽象变为形象,使无形变为有形。它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中医的思维方法与思维模型。 

文字整理/华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