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制宜思想的《内经》渊源

时间:2021-03-20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126
所谓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应根据季节、地区及人体的体质、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三因制宜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构成和精华所在,最早见于《内经》相关内容的表述,从其理论问世以来,就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完善发展。本文尝试挖掘其学术根源,探讨其理论内涵,为传统医学从业者们提供一些指导临床实践的参考思路。

图片
因时制宜
《内经》中涉及的时间节律有超年节律(五运六气学说)、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等,这些节律的产生均是由天体自身有规律的变化形成的。古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份,需要与自然适应协调。
就日节律而言,《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就月节律而言,《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就年节律而言,《素问·诊要经终论》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又有《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人体与时间节律有着深刻的对应关系,正因如此,人体在不同季节往往有不同的易感疾病。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当时间节律和气候的变化失去一致,至而未至或未至而至时,人体也易产生疾病,如《灵枢·岁露论》曰:“二月丑不风,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温,民多寒热;四月已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内经》中因时制宜思想还体现在对疾病的治疗中。《素问·水热穴论篇》中有“春取络脉分肉”、“夏取盛经分腠”、“秋取经俞”、“冬取井荥”的记载。《灵枢·寒热病》曰:“春取络脉,夏取分腠,秋取气口,冬取经输,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可见《内经》中是十分强调因时施治的,而这也正是天人合一理论的内在要求。
因人制宜
《素问·徵四失论》指出:“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可见在医疗实践中辨别和依据疾病发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在《内经》中早有论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由于先后天因素等的不同,使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在禀赋寿夭、生理功能、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生活方式、发病预后等方面,这也是治病要因人而异的根本原因。
首先,治疗时要考虑到性别的不同,从而制定适宜的治法。《灵枢·五色》曰:“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女子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可见,性别在疾病的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也要根据性别制定适宜的治法。
其次,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体的气血盛衰不同,发病特点不同,治法上应有所区别。《素问·示从容论》曰:“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充分说明治病时要考虑到老少壮的不同特点。
再次,治病要考虑到职业因素。《灵枢·根结》曰:“以此观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悍滑利也。”因为劳动人民和王公大人是不一样的,王公大人“身体柔脆,肌肉软弱(《灵枢·根结》)”,需要用小针轻刺慢刺。这都是因为职业所造成的体格上的差异。
最后,体质因素也是治病时必需参考的。《内经》中除有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等的划分外,还多次提到要注意形体的肥瘦,如“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篇》)“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这是因为“…血气充盈,肤革坚固…此肥人也。…瘦人者,皮薄色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灵枢·顺逆肥瘦》)故而应对肥人和瘦人区分治疗。
图片
因地制宜
《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可见,同一个疾病,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常需采取不同的治法。因地制宜的医学思想是有其理论根据的。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央生湿,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物候物产、生活环境等常对人的体质、发病、寿命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需要因地制宜。
首先,不同地域的人的体质、生活特点、发病等会有不同。正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存,其民华食而脂肥,…,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民乐野处而乳食,…。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其次,地域与发病有关。《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指出了地理有高下的区别,气候有温凉的不同,地理高峻的则气候寒凉,地理低下的则气候温热,所以若至气候寒凉处,易受寒邪而发生胀痛,若至气候温热处,易受热邪而发生疮疡。可见在具体发病倾向上存在着地理差异。
再次,区域不同,人的寿命亦有差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阳精所降其人夭;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阴精所奉其人寿。”是说西北地高气寒,阴精上奉气不妄泄,其人易长寿;东南地低气热,阳精下降,气常耗散,其人易夭折。从养生学上来看,久居东南方或地势低下地区之人,要重视养护阴精。
总之,《内经》中贯穿着丰富的三因制宜思想,是这一思想的来源和基础。时间、地域、性别、年龄、职业、境遇、体质等因素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故而“三因制宜”思想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实践价值。《内经》对此思想的论述和运用,是对中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并对后世医家的遣方用药产生了深远的启迪。

(文/华汛   编辑/华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