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季节,谨防小儿感冒

时间:2021-03-20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107

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小寒是第23个节气,每年的1月6日左右(今年为1月5日),小寒过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就来临了。民间说“冷在三九”,“三九”大多是1月9日到17日,正好在小寒的节气内。

图片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平时生活当中,大人孩子都不可避免的会患上感冒,尤其是孩子感冒之后,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尤其在节气变换、气温骤变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而小寒后,就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小儿感冒的高发期也随之而来。

一、古文中对感冒的记载

感冒俗称“伤风”。《景岳全书.伤风》中记载:“伤风之病,本由外感........邪轻且浅者,上犯皮毛,即为伤风”。

《幼科释谜·感冒》中有言:“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摅。”

由上可知,小儿感冒的病因与肺卫、风邪密切相关。肺主皮毛,主司腠理开阖,开窍于鼻。一但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致表卫失司,卫阳受遏,肺失宣降,便出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等症状,即为感冒。

所以小儿容易感冒的主要原因,是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表不固,加上寒暖不知自理,常因四时气候骤变,冷暖失常,外邪乘虚而入致感冒。

二、小儿感冒的分类

感冒可分两类,一类是普通感冒,一类是时行感冒(亦称流行性感冒),前者病邪轻浅,不造成流行;后者病邪较重,且具有传染性。日常以普通感冒最为常见。

普通感冒按病因及症状,又可分为风热感冒、风寒感冒。

1、风寒感冒: 在日常生活重,风寒感冒最为常见,孩子好动,易出汗,若出汗后不及时更换贴身衣物,遇到寒冷天气,寒气由皮毛而入,寒主收引,寒气就会束于肌表,致使肌肤闭郁,卫阳不得宣发,引发风寒感冒。

症状:怕冷较重,发热较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鼻塞、咽痒、咳嗽痰稀白,舌苔薄白,四肢酸痛。

2、风热感冒:风热之邪,由口鼻而入,侵犯肺卫,上攻咽喉。卫气不畅,则发热较重,恶风,微有汗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风热上犯咽喉,则出现咽喉肿痛、发干等,此外也会伴随有鼻塞流浊涕(黄色鼻涕亦为风热)等症候。

症状:全身发热较重,恶寒轻,有汗不多,头痛,头晕、咳嗽痰黄,咽红肿痛,口干想喝水,四肢酸痛,舌苔黄。

小儿常发感冒,次次以药攻之,对脏腑娇嫩的幼儿有害无益。在此,首推小儿推拿疗法,无痛苦、无损伤、无污染、家长在家也可自行操作。

三、道医如何治疗感冒

1、道医推拿处方

基本处方:开天门、分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

图片

风寒:揉二扇门、推三关

风热:清肺经、清天河水、推天柱骨

每日一次,重者一日两次,3天为1疗程。

2、道医祝由术

运用天师府祝由医学,使用【感冒】符箓为主,辨证后可叠加其他符箓,如【感冒+冷症】用于风寒感冒。根据四象脉诊辨证或患者本人症状对症使用效果更佳。

四、小儿感冒的预防

不管哪个季节,孩子感冒都是让家长非常头痛的事情。《黄帝内经》中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实说来说去,最容易感冒,1类是容易出汗的孩子,另一类是正气不足的孩子,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抵抗力差。

1、注意保暖:风寒感冒在换季期间病发率极高,小寒节气已到,需要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受凉,尤其孩子玩耍后出汗,需要尽快更换干燥的衣物,特别体质较弱的孩子,一旦受凉就会引起风寒感冒。

2、注意饮食:很多时候,幼儿肠胃出现疾病,会导致幼儿体内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患有风寒感冒的几率。在日常中,家长需要给孩子准备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给肠胃增加过多压力,幼儿的肠胃消化系统很弱,消化能力不好,少食多餐尤为重要的。

3、小儿日常保健处方:补脾经200~500次(小儿不可按摩足三里)。摩腹2~5分钟;全套捏脊5~9遍。可每天晚上或隔天睡前半小时进行推拿,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抵抗力会有明显增强。

(文/华锦   编辑/华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