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尊师重道

时间:2023-09-19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282

师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五千年文明能够延续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与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间始终保持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人们每论及尊师重道传统时,多偏重儒家文化塑造的师道。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学的故事,历来为古今读书人称道。孔子的哲学思想,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文化。唐代韩愈为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而作的《师说》,成为之后人赞誉师道的名篇。

在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中,尊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颇具特色的师道思想,还有很多礼仪、规范。道经中云“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在道教的个人修持中,包含了专门的事师的威仪。

一、为什么师父在道教中尤为重要?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经云:“道者师传”,得道者皆是依靠自己师父的传授而获成就的。太上道祖历劫度人,亦以师父的身份来教化世人,其《太清宝诰》云:“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祖师(以下简称萨祖)习性清淡,希志神仙,刻苦学习丹经子书,只得目眩神昏。深欲得人印证,而后诚感天地,悯其勤劳,才得遇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王文卿和林灵素三位师父,得到真传,成就大事。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故以得道之人为师,而师徒的传承实质上是道的传承。道法的运用,在于沟通神明,调用祖师能量,获得正法真传则是前提。《三洞众戒文》曰:“道经不师授,则行之不神”。没有师父的传承,我们就无法理解“道”的奥秘。《无上秘要》引《洞真九真中经》云:“传授之法,皆师及弟子相授,以崇玄秘”。陆修静在《道门科略》中说:“若学不由师,成非根生,不承本,名为无根之草。”这些道教经典都说明了师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道教中传经、授箓都有特定的仪式,经过打卦、过法、灌顶、上表等一系列方法,以保证传承的正统与神圣。《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中记载了王灵官对天盟誓,拜萨祖为师的过程。现在萨祖一派,拜师仍注重盟誓,有专门的传授仪建立与神明的沟通,向神明表明坚守盟约、不违背师承的决心。

图片

二、如何得遇真师

1.坚定信念

有了修行的想法,如何找到自己的明师呢?很多人想要入道修行,却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和打击之后选择放弃。自古大道难闻,真师难遇,修道者多,得道者寡。若是本身没有坚定的修行信念,很容易在繁杂的生活迷失最初的志向。

2.积行累功

《太上感应篇》有写道:“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积德行善是道教的立教之本,行善不分大小,有人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不过难的是长期行善、日日行善。萨祖宝诰有云“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王灵官曾得玉帝之命,暗中监察萨祖,发现萨祖用咒枣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民报冤,一十二年没有丝毫过错,因此才誓愿拜师盟誓。而萨祖以凡人之躯,最终功行圆满而位列先天。积行累功,广结善缘,心怀众生,时到自有指引。

3.寻师访道

现代社会获取信息非常便利,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很多有关道教的资料文献及相关信息。很多道教经典,从网络上即可阅读学习。但同时修行信息亦是鱼龙混杂,需要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修行的内容和种类很多,每个法脉都有自己的特长,山医命相卜都是修行的内容。

修行也是双向选择,师父找徒弟,徒弟选师父。如果发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正统法脉,就要多接触,多了解。看看法脉的祖师是谁,对弟子有什么要求,自己是否愿意以祖师为榜样修行。修行讲究同气相求,当一个人诚意足够大时,神明也会有所感应。萨祖当年为求真师,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跋山涉水,一路从四川去江西龙虎山求道。终于“诚感天地,悯其勤劳”,在途中得遇三位真师,成就夙愿。当确定了自己真正想修行的法脉,就可以开启自己的修行之路。

当然,拜入师门只是修行的第一步,师父能给你传承,为你指路,要想有所成就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放下过往的世俗习气,以恭敬心去修行。尊敬师父,信任师父,才是得道的捷径。

文字整理/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