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秋分:秋意浓,话丰收

时间:2023-09-23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42

每年阳历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秋分的“分”意为“半”,根据我国旧历的记载,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秋分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在秋分这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都是12小时。二是依照我国古代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界线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秋分日将90天的秋季也平分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图片

一、节气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之所以会打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雷声的稀少不但是暑热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二候蛰虫坯户:“坯”是细土的意思。由于天气变冷,各种小虫开始藏入洞穴中蛰伏起来,还会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防止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秋天天气干燥,降雨量开始减少,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二、节气习俗

送秋牛: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是在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每到一户农家,都会说出一些吉利的话语,让主人听了后高兴不已,主动拿钱出来购买“秋牛图”。

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秋分这天,许多人都会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祈求的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在中医看来,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和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

祭月:民间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竖蛋:正所谓“秋分到,蛋儿俏”,秋分节气,昼夜平分,蛋容易竖起来,因此在秋分之时有着一种“竖蛋”的趣味游戏,一方面可以让大家有更多的乐趣,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一方面则预示秋天收成不错,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食秋蟹:“秋风起,蟹脚痒”,秋分正是螃蟹大量上市,蟹黄肥厚最滋补的时候。螃蟹具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之功效,但螃蟹性寒,食用时须蘸食葱、生姜、醋等调味品,以祛寒杀菌。食用“秋蟹”有讲究秋分时节,螃蟹肉嫩味美,也是最有滋补价值的时机。不仅如此,螃蟹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高出好多倍,而且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

图片

三、节气养生

秋分时节,天气逐渐由热转凉,昼夜均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肌体保持“阴平阳秘”。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起居须知

进入“秋分”节气,冷空气会逐渐活跃,“秋老虎”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小。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起居,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孙思邈曾说:“夜卧常习闭口。”目的也在于使精气内存不散。因此,秋季睡眠尽量不要张口呼吸,以助秋季养收之道。

饮食调养

中医以阴阳平衡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梨、蜂蜜、冰糖、大米、莲子、百合、莲藕、萝卜等能生津润燥的食物。

精神调养

秋分时节,天气慢慢转凉,大地万物凋零,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片凄凉的景象,人们容易产生“悲秋”的伤感。俗话说“多事之秋”,因此要注意精神心态方面的调养。遇到事情要稍安勿躁,冷静沉着应付处理,时刻保持心平气和、乐观的情绪。在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秋日里,多出去走走,常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排解一下秋愁。此时节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高望远,参与集体活动,这样能使人身心愉悦,心旷神怡,从而消除不良的情绪。

叩齿养生法

秋季的干燥天气,会带走体内的津液、水分,使得人体出现阴虚火热的情况,比如眼睛干涩、喉咙干痒咳嗽、脸上的皮肤起屑等。在中医看来,唾为肾之液,有滋润皮毛、五官,濡养内脏、骨骼以及脑髓的作用。唾沫充沛,人的皮肤就饱满、年轻而滋润,反之则干瘪起皱、易于老化。唐代道医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就有“齿常叩、齿常叩”,叩齿吞津法也是传统中医的养生术之一,每天早晚空口叩齿36次,叩齿结束,辅以“赤龙搅天池”,用舌在口内搅动,搅动36次后,将产生的津液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文字整理/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