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道教月亮信仰与中秋民俗

时间:2023-09-28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282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所以也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又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又叫“团圆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我国主要的民俗节日。
图片
道教信仰与月亮的渊源
在道教中,将月亮与太阳、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并为“十一曜”,称其神为“十一大曜星君”。尊称月神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大宫。农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圣诞。
追溯太阴星君信仰源头,与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有关。汉族对月亮的崇拜习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文称: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宗,地宗合为六宗。王逸注《楚辞·九章惜诵》时云:“六神,谓六宗之神也。”可见月亮在此之前早就被人们视为神而加以崇拜了。其实汉族祭祀月亮时,往往是辅助于太阳而行的。且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充分体现出古代“祭日为主,祭月为辅”的原则。
太阴星君在民间也得到普遍供奉,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团圆。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月宫神真除了大家熟知的嫦娥之外,还有月老。月老掌管世人因缘。“月下老人”典出唐朝李复言所著《续玄怪录·定婚店》,说的是唐朝韦固年少未娶,某天夜宿宋城,遇到一位老人倚着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一本书。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老人答到:“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从此,民间就有了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撮合的说法。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中秋节的民间习俗
中秋拜月。中秋节很多道教宫观或各地百姓人家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上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桃子、葡萄等供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或者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图片
吃月饼。这是中秋节最常见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不少地区还有中秋夜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表示合家团圆。
赏花灯。中秋还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这种习俗多集中在南方,比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香港的舞火龙、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可谓地域不同,习俗丰富多彩!
值此中秋佳节之季,希望大家诸事顺意、合家团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太阴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广寒至圣,紫光上真,
主北极之阴关,掌人身之魄体。
明分长短,致吉凶有缺有圆,
显示灾祥,降祸福无差无忒。
巡游不住,月碧亘古常明,
辉耀无边,素魂普施大化。
凡承运照,实荷生成。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月宫太阴皇君普照大天尊。
文字整理/华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