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成一件事,需要一个人具备很多很重要的品质,比如:信心、决心、毅力、坚持等等。但是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经常被人忽视,那就是一定要有方法,正确的、有效的方法。同样是从数字1加到100,数学家高斯直接首尾相加,再乘以50,一分钟就算出了结果。如果傻傻地从1加到100,可能半个小时都算不完,不但算不完,还容易出错,直接前功尽弃。修仙也是这样,要努力,要勤奋,要坚持,但是同样也要有方法。方法可以很多,但是不防从——学习祖师开始。如果要学篮球,那么就去跟会打篮球的人学;如果要学英语,那么就去跟会说英语的人学;那如果要学修仙,那就应该跟修成了仙的人学。历史上不乏以凡人之身得道成仙的人,我们身为一介凡人,就应该跟这些祖师去学习。因为:所以祖师的修行过程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材料。我们只要沿着祖师的足迹,学习祖师的修行方法,最后就一定能走到祖师所在的地方。道教法脉众多,每个法脉的核心祖师都不尽相同。身为一个修行之人最起码应该了解自己法脉祖师的生平、经历,知道自己祖师的师承,主要修什么法,祖师自己是怎么修成的,祖师的为人处事是什么样的。作为学习萨祖道法的修行人,对于萨祖的著作,比如:《萨祖炼性歌》、《雷说》等等,不说是倒背如流,最起码也应该观其大略。我们学习祖师、研究祖师,其实都是为了指导自己的修行,最后都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怕就怕有些人,讲起祖师的理论来,头头是道;真做起事来,还是我行我素,早就把祖师的教诲扔到九霄云外了。很多时候在学习、工作、生活、修行时,多想想如果是萨祖遇到了这件事会怎么做?要像萨祖学习。比如萨守坚祖师一生“施财合药济群生”,那我们传承萨祖的道法,就应该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医术,像萨祖一样通过诊病来积累功德。遇到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索性不赚钱或者少赚一点钱,帮人家把病治好,这就是修行。要是嘴上说着传承萨祖法脉,心里一直想在病人身上多赚点钱,再多赚点钱,那就偏离了萨祖一脉的要求。我们研究祖师、学习祖师,最后的目标都是成为祖师,成为像祖师一样的人。可能最后修不到祖师那么高的层次,但最起码,目标要定的高一点。正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然后向着这个高目标不懈地努力,就算最后实现不了那个很高的目标,仍然有可能达到一个中等水平。就像考大学,最起码高一的时候,要定一个全国重点大学作为目标,哪怕最后没考上,大概率也能考个本科,要是一开始就定了某某职业技术学院,那很可能中专都考不上。先研究祖师、再学习祖师、最后争取成为祖师。这可能就是修行的捷径了。
文字整理/华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