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越是休假越感到累?

时间:2024-01-20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25

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春节七天长假了,很多人都觉得假期过得比上班更累,在家躺平累,出门社交累,旅游购物也累……,为什么休息会比工作更累呢?

想知道古人眼里的休息是怎么样的么?

图片

从汉代起,官员和吏员就遵循“五日一休沐”的休假制度,即是说在辛苦工作了四天后就留出一天来洗澡洗头,顺带休息。除此之外,还在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放假。到唐宋时期则变成了“九日一休沐”,又称为“旬假”,再加上各种节日期间的休假。元明清时期也大体遵循如此,只是相对节日的假期少了许多。

休假最初是从祭祀而来,尤其是春季的祈农之祭和秋季的丰收之祭,此后官员的“澡身浴德”也是放假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种休假只是针对朝廷“公务员”,广大的底层劳动人民可是很难享受到假期的。

“休”是会意字,人依靠着树木,即是休,休者歇也,本意就是背靠树木乘凉歇息。同时,休还有吉庆、美好、喜悦欢乐的意思。休与木有关,木属肝,而肝经当令是丑时即凌晨1-3点。息,上自下心也,心藏神,心当令是午时,即是中午11-1点。而息又有呼吸之意,肺主呼吸,当令者是寅时,即是凌晨3-5点。

最佳的休息时间以午时、丑时、寅时为主,故而这这几个时间段最好是身体处于深睡状态。不然,错过“心、肝、肺”所主时间段的休息,再补也是事倍功半!

所以,要想休息好,在合适的时间里好好睡觉就是第一步。

然而好的休息仅仅只有好的睡眠还是不够的。有学者研究发现了两个跟休息有关的悖论。

第一个是:近几十年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休息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减少。

第二个是:休息的意义本来在于恢复疲劳、放松神经,重燃生活的热情,但现在人们休闲之后,却往往觉得很无聊很疲累。

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休息,不仅仅只是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更是对于精神和心灵而言。所以,休息除了身体休息之外,还要把我们的情绪、感官、以及内心所思所想等等都需要休息。

现代需要劳累体力的事情已经大为减少,更多的是脑力劳动和情绪劳动,这些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累!很多人的大脑每天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需要不停地思考、做方案、拿决策;有些人心里背负了很多事情,有很多担心和焦虑,眉头始终在紧锁着,脸上也看不到微笑;有些人每天都要见很多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穿梭于各种社交场合;有些人每天沉溺在各种声光电的感观刺激中,手机的视频刷不停,耳麦上的音乐放不停……

以上这些是我们现代人的常态,所以有时候不是身累,而是心累,更需要休息的是我们的心!

在本该休息的时间我们没有放松自己的“心神”,反而是以更强烈的感观刺激来调动五感,获得短暂的欢愉,这样的快乐过后,自然就会带来深深的疲惫感。就像人已经非常虚弱了,还强行去打兴奋剂一样,看似短时间内状态非常好,其实是调用了元气的缘故。长此以往,心神更是虚弱不堪。

假期绝不是放几天假就躺几天,也是要安排做些事情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假期里做些积极正面、放松身心的活动,而不是打乱作息规律刷手机、看电视等,更不是去声色犬马的地方强行刺激感观,就能在假期里获得我们想要的“有效休息”!

通常来说,读书、运动以及培养一个长期的爱好都有利于我们在假期里放松身心,使心神得到有效的休息。如果我们想在假期里获得身心安宁、放松自在、快乐满足的状态,并不取决于这个假期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做了些什么。

古人在休息日安排的重要事情就是“澡身浴德”,简单的说就是澡洗身体、沐浴道德。清洁身体在我们现代来说,已经不是难事了,但沐浴道德却几乎没有人会做了。

坦率的说,这些对于每天面对网络资讯快速传播的现代人来说,相对比较困难。但古人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清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再回头开头的问题,为啥放完假还这么累?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因为我们没有让自己的心神得到好好的休息,没有让它清静下来,没有……。

图片

只有我们的心静下来了,神安定下来了,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不然总是会被外界的种种欲望给侵扰、引诱而不得安宁。要试着学会“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也只有在心神清静的状态下,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忘我的投入到某件事情中去,心神才能得到滋养和放松。同样,也只有心神安宁的人,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虽然现代社会科技和文明得到快速的发展,我们可以获得的法定休息时间已经比古人多得多,但如何休息,我们还得多读读经典,学习其中的道德和智慧。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在假期获得真正的休息,离不开一颗“清静的心”。

文字整理/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