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豆”养生,内有玄机

时间:2024-02-28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75

《素问·藏气法时论》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指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菽即是豆类的总称。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有食豆的习惯。古时又有“撒豆成兵”的典故,小小的豆子内中含的能量不容小觑,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

一、常见豆类介绍

豆类作物主要有大豆、黑豆、青豆、绿豆、赤小豆、豇(jiāng)豆、芸豆、蚕豆、扁豆、豌豆等。

大豆,别名黄豆、毛豆;黑豆,别名乌豆、黑大豆;青豆,别名青大豆,此三者为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原产于中国,后传播到世界各地,约有5000年的人工栽培史。

图片

绿豆,别名青小豆;赤小豆,别名饭豆;豇豆,别名豆角,此三者皆为豆科豇豆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芸豆,学名菜豆,豆科菜豆属植物。

蚕豆,别名罗汉豆,豆科野豌豆属植物。

豌豆,豆科豌豆属植物。

扁豆,豆科扁豆属植物。

二、营养学价值

从营养学角度,豆类作物又可分为大豆类和杂豆类。大豆类主要指上面提到的大豆、黑大豆和青大豆,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而且所含蛋白质为优质蛋白。优质蛋白是指蛋白质中包含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且比例适宜,大多在肉类食物中含有,其它植物食品中很少,但与肉类相比大豆的脂肪含量要低很多。

大豆中还含有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和作用与雌激素类似的天然黄酮类物质,其对身体中的雌激素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其余的豆类统称为杂豆类,包含的营养物质主要为淀粉和部分蛋白质、少量脂肪,其蛋白质为“劣质蛋白”,即蛋白质中缺乏某些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杂豆类淀粉含量较高可以与大米、小麦等谷物作为主食搭配食用,还可与谷物中的蛋白质互相补充,组合成“优质蛋白”。

三、中医学功效

豆类作物主要以食用为主,但在中医药学中也有诸多应用,下面列举几例:

黑大豆,味甘性平,具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黑豆加入盐煮,经常吃,能补肾,这大概是因为豆的形状像肾,且黑色通肾,再加上少许盐,所以补肾。”

绿豆,味甘,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夏季常饮绿豆汤既是依次功效。李时珍说:“绿豆肉性平,皮性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毒,适宜连同豆皮生研后和水服下。”另外,护肝片、清宁丸等中成药组方中即包含绿豆。

图片

赤小豆,味甘酸,性微寒;归心、小肠、脾经,具有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的功效。阴虚津伤者需慎用。

豇豆,味甘咸,性平;归脾、肾经,具有健脾利湿,补肾涩精的功效。气滞便结者需禁用。

蚕豆,味甘、微辛,性平无毒;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水,调和脏腑的功效。过量食用易致食积腹胀,不可与菠菜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消暑除湿的功效。不宜多食。

四、食用宜忌

1、大豆吃多会胀气,可考虑食用豆腐、豆干、腐竹、豆浆等大豆制品。

2、因大豆类蛋白质含量较高,肾病患者食用大豆制品需遵医嘱。

3、杂豆不宜单独作为主食,吃多会引起肠胃不适,宜与大米、白面搭配食用。

古人养生多倡导食疗,因药物攻邪,其性有偏,而五谷大多性平,还可调养脾胃,豆类作为五谷之一,在食用时仍要注意细微差别,不可偏食,需均衡营养。

文字整理/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