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像上幼儿园,是一段探索与成长的旅程

时间:2024-04-15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309

修行一点都不神秘,就是平时过日子,千万不要把修行当成是一件遥不可及或者充满神秘色彩的事情。它实际上就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带过小孩子,那你就会发现修行的本质与小朋友上幼儿园的过程真的很像,都是一段探索自我、学习新知、适应环境的成长之旅。

图片

首先,都是从学习和遵守规矩开始的。

当小朋友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接触到一系列的规则和纪律,比如按时上课、整齐排队、轮流分享玩具等。这些规矩不是为了难为孩子、限制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们学会自律,明白社会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同样,在修行的过程中,遵守戒律也是基础。修行者需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范和道德准则,如持守戒律、奉道专一、忠于家庭、慈济众生等等,这些都是帮助修行者净化心灵,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在幼儿园,老师都会要求孩子们要尊重老师和同伴、礼貌待人、不打架、不骂人。这不仅是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更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理解他人。在修行的道路上,尊重和礼貌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连小朋友都会跟幼儿园门口的保安讲:保安爷爷早。修行者在与师长、同修乃至别人的互动中,都要保持谦卑和敬畏之心,见到师长要问好,师长在微信群里发了信息要及时回复。遇到和同门有不同的看法时,也要多尊重别人的意见,多看别人身上的长处。

再者,都要学习知识。

在幼儿园,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学习基本的数学、语言、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他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在修行中,也不是天天窝在书房里背经文,就像小朋友要通过游戏、动画片来学习,修行的人也要参加社会活动比如医学义诊、祝由教学、文章撰写等实践活动,在弘道中修行,在修行中弘道。也可以借鉴幼儿园教育中的互动式学习,通过与师长、同修的交流和讨论,来拓宽视野、增进理解,让修行变得充满生活气息。

最后,学的知识看似简单,实际极为重要。

图片

作为修行的人,那些幼儿园学到的道理,你都做到了吗?比如:

小猫钓鱼:教会孩子们专注与耐心。钓鱼的时候,一会扑蝴蝶,一会捉蜻蜓是钓不到鱼的。修行的时候,今天练练丹法,明天看几页中医,过几天又去打听谁八字算得准,始终不能把精力专注在某件事情上,是修不成的。

狐假虎威:告诉孩子们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要盲目跟从;要诚实,不要扯虎皮做大旗去忽悠别人,也要清醒理智不被别人给忽悠了。修行时也一样,不要只看对方的“title”,要看他真正的修为,不要被对方的头衔给唬住了。对自己也一样,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自己修行的不咋地,还打着师父、师门的名义去显摆,不就是狐假虎威了吗?

拔萝卜:是告诉孩子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修行不是单打独斗,强如萨祖也有王灵官祖师陪着。应该把自己的修行融入师门之中,让自己的目标和师门的目标统一起来,向着同样方向去努力。

丑小鸭:是鼓励孩子们要有自信、不气馁。修行如果一时进步不明显,比不上他人,那也不要着急,安下心来找找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说不定不久之后,低头一看,自己已经在不经意间成为天鹅了。

在小朋友没进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们都会担心的不行,有些人还会哭得稀里哗啦。可是上了幼儿园之后,父母都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更优秀了:自己能穿衣服了,自己能吃饭了,也懂礼貌了,还学会了很多知识。这时候爸爸妈妈就会由衷得说一句:上幼儿园真好。

修行也是这样,在修行的道路上,也会面临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变化,如心理的波动、环境的挑战、等等。不要急,坚持修下去,你一定会由衷地感慨,修行真好。

文字整理/华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