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愁不用酒,我有阴包穴

时间:2024-04-23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53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在世,不顺心的事情十之八九。

中医认为,人在发愁的时候,不但情绪低落,就连身体内的气血也会消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容易经络堵塞,进而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情孤僻,多愁善感,满腹心事无处排解,整日郁郁寡欢,稍有不适,就暗自哭泣流泪。窃听了雪雁对紫鹃所说的“宝玉定了亲”的话后,心病加重。得知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更是悲痛欲绝,在宝玉娶亲的鼓乐声中,终于满腔怨恨,焚稿断魂。

愁是因为某些事件不随人意,所产生的一种担心、忧郁、愁闷等情志反应。

从中医角度来看长期的忧愁,可能会伤肝和脾,在中医理论当中,通常认为忧思伤脾伤肝,导致脾胃虚弱和肝郁气滞,往往形成的就是肝郁脾虚。

在日常生活当中还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困难,睡着以后又容易早醒的情况。常常伴有食欲不振、情绪低沉抑郁、身体无力、呼吸急促、胸口发闷等症状。

很多人忧愁烦会借酒浇愁,可是事实却是,酒精浇灭不了心中的愁绪,反而还可能带来酒精对肝脏的二次伤害。

身体上有一个可以解忧的穴位,那便是阴包穴。阴包穴是肝经上的要穴,可以疏通瘀滞的气血,是非常好的护肝消气之穴。“包”,就是收的意思。

图片

一、阴包定位的简易方法如下。

1、阴包穴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2、取穴时,可以采取站立或坐位,大腿稍外展,用力收缩肌肉,显露出明显的缝匠肌。

3、由股骨内侧髁向上量4横指(大约3寸),再向上量1横指(大约1寸),在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按压有酸胀感的地方,即为阴包穴。

4、也可以采取下肢稍曲、外展、略提起的姿势,在缝匠肌后缘、股骨内上髁上4寸处取穴。在寻找阴包穴时,按压该穴位可能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黄帝内经》中称肝为“将军之官”,将军的职责就是负责守卫国家疆土的,率领军队抵御外界不断入侵的敌人。对于人体来说,外界最大的敌人就是病邪,所以采用按揉阴包穴结合敲肝经的方法,既可以令人天天没有烦恼和忧愁,笑口常开,还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二、具体操作方法。

1、两脚掌相对并在一起,握拳用同侧的掌指关节由上向下轻敲绷起的那根筋(这是肝经的线路)或者正坐位双脚着地,同侧小指掌指关节轻敲大腿内侧亦可,3-5遍后,“阴包穴”会有强烈痛点,严重者痛不可摸,多数人左侧痛感强于右侧。

2、这条线路便是肝经巡行的路线。当敲到阴包穴的时候,停下来,用拇指指腹按压此穴,力度以感到酸痛为宜。刺激阴包穴,可以采用点按的方法,将拇指按压在阴包穴,然后向下深按,注意以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为准,每次持续10秒左右再放开,休息3秒,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时间以5分钟为宜,每天1到2次。

3、还可以使用按揉的方法,刺激阴包穴,用大拇指按压在阴包穴的位置,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揉,力量由轻到重,至能承受为止,每次按揉5至10分钟。或者温和灸10至15分钟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刺激阴包穴还可以使用拔罐的方法,每次留罐10至15分钟即可起罐,专业人士还可以直刺0.8至1寸。

4、自我操作时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太冲穴”然后点揉,如果有痛点可以用拇指向下点揉至趾蹼处的“行间穴”。此穴可泄肝火改善情绪异常、烦躁口苦、凌晨1点~3点易醒等症。

按摩的时候,如果涂一些具有润滑作用的肥皂液,橄榄油等,效果更佳。

三、阴包穴的其他配伍穴。

1、《针灸甲乙经》:腰痛,少腹痛,阴包主之。阴包穴配箕门穴、足五里穴、血海穴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尻引中腹痛,遗溺不禁。阴包穴配气海穴、中极穴、肾俞穴,有补肾益气,固摄膀胱的作用,主治遗尿。

3、《针灸聚英》:主腰尻引小腹痛,小便难,遗尿,妇人月水不调。阴包穴配关元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有活血通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人人都有忧愁的时候,过度的忧愁就会造成健康的损害。所以,一方面不要回避忧愁的感受,要从忧愁中获得力量,同时也应及时地走出忧愁的心境,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文字整理/华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