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之前为何要先“净心”?

时间:2024-05-10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44

中医认为,在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之官,在脏腑之中居统领地位,影响着人们的血脉和精神活动。在道家的修行理念中,修心是修行的必要条件。修行虽有万千方便门,归于一处,无非修心而已。在道教入门的必修必学课程《早晚功课经》中,《净心神咒》为八神咒之首。用于修行之人修炼功课及布坛施法时,净化身心,排除杂念,安定心神。此咒能使凡心入于冥寂,返观道心,入于清静之中,并有保魂护魄的作用。

说到道教的符与咒,通常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在古代人们大多都会几句咒语,是人类表达“意念”的一种语言,代表着特定神明和力量。因此,符咒也是祖先所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图片

在道教中,修行之人通常用咒语涤除心中罪孽、卫护心神、请召神明护持、开经演道等。《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十六曰:“夫大法旨要三局,一则行咒,二则行符,三则行法。咒者上天之秘语也,群真万灵随咒呼召,随气下降。”可见在道教法术中,道教咒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净心神咒》出自《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虔心持诵此神咒,可以除杂念,明心智,净灵台,以便转凡心为道心。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1.净心神咒

神咒,指天神的语言,有神通法力的秘语。《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曰:“以经中秘法语,能度人篆仙、制星、制魔、制水、镇五方、济法界,故曰神咒。”道教认为咒是神明宣经说法的秘言法旨,得之者可以役使鬼神。早期道经《太平经》云:“天上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来往也,人众得之,谓之神咒也。”

2.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太上”,本意最上。这里的“太上”是道教“三清”之一,居太清真境,名道德天尊,为道教三宝之师宝。《太极祭炼内法》曰:“一切法,一切符篆,皆出于太上。太上者至上也,无出其上也,自然造化之妙也。”

“台星”,即北斗星之三台星君,上台司命,中台司功,下台司录。应变无停是指“太上”(道)无处不在,感应变化一直不停歇,观察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

3.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紧接上句,意指“太上”(道)有感必应,随感随应,无处不在。此咒能驱除邪祟,弘护正道,真心修道之人可得到神明护佑,不受鬼魅侵扰。

4.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曰:“智慧者发心动口,动静其身,行道为始,始善善终,终不违始,练心日精,善行精进,功德惟新,不能尔者,非智慧也。”可见,达到智慧的境界,须做到知行合一、积功累行,始终如一。

《大乘妙林经》曰:“心镜明净,无所得故,照一切法,了了明净,无有障碍。”故智慧明净意为开慧增智,心神明净。此咒可助人摒除杂念,心神获得安宁。守一专心,心道合一,智慧开明,神通恢廓。

图片

5.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云笈七签》卷五四中提到:“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二名爽灵,三名幽精。胎光主命,爽灵主财禄,幽精主灾衰。三魂为阳,易上升,故应常守三魂。七魄为尸拘、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概括来说,魂主精神或神灵,而魄主身形。控制无形的能量、信息、思想、意识、情绪、情感、智慧的神叫做魂;控制有形的身体,影响人的知觉、饥渴、需要、冷暖、排泄等诸多本能的神叫做魄。

汪蕴谷在《杂症会心录》中指出:“气足则生魂,魂为阳神,精足则生魄,魄为阴神……其中藏有真神焉,主于心,聪明知觉者也。”

修道之人要掌握控制“三魂”,御制“七魄”的功法,以保养元和,御制鬼神。为助三魂永固,七魄安然,诵持此咒,宁静心神,使心神归于正道,魂魄安固。由此也可看出,修行须先修心。

《净心神咒》是“太上”为众生说,以清除众生心中的妄念、杂染、罪恶、过失,使得众生能祛除妖邪、鬼魅,保命护身,生发自身智慧,获得心神安宁。同时,不断精进修行,积极行善积德,积累自身的福报和善缘,最终功德圆满。

文字编辑/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