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地骨皮
提起枸杞,想必人尽皆知。然而“地骨皮”这个名字,对于大众而言可能稍显陌生。其实,枸杞全身都是宝,只是众人不知晓。据《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的“根皮”正是“地骨皮”。因其能外祛无定虚邪,内除有汗潮热,且不伤元气的特点,在《神农本草经》中,被誉为“退潮之上品”。今天,就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这味中华本草--地骨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味中华本草--地骨皮。
地骨皮:
又称枸枸棘、苦杞等,性寒,味甜、苦,归入肺、肝、肾三经。冬季采集后,清除泥土,剥取根皮并晒干,即可作为药材使用。
古籍中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名医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骨,强阴,利大小肠。
《药性赋》:升也,阴也。其用有二: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主传尸有汗之骨蒸。
《本草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本草崇原》:主去骨热、消渴。
地骨皮的配伍使用:
可治疗多种疾病。其中包括:肾经虚损所致的视力模糊,可与枸杞子、熟地黄等配伍,制成“四神丸”,可改善视力。此外,地骨皮还可用于强筋壮骨、补精髓,如与生地黄、甘菊花等酿制的“地骨酒”。对于骨蒸烦热、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的烦热症状,可与防风、甘草等煎服成“地仙散”,能有效缓解。对于肾虚引起的腰痛,可与枸杞根、杜仲等浸泡制成药酒。对于眼部赤肿疼痛,地骨皮煎水加盐煮洗有良效。对于尿血,地骨皮煎汁加少量酒,饭前服用可止血。风虫牙痛时,用地骨皮煎醋,含漱可缓解牙痛。口舌糜烂时,可用柴胡、地骨皮煎服“地骨皮汤”。对于痈疽恶疮、脓血不止的情况,用地骨皮煎汤洗涤,并以穰敷贴患处,效果迅速。足趾鸡眼疼痛,可用地骨皮与红花研磨敷涂。
地骨皮除了在传统中医中被广泛使用外,现代科学研究也揭示了地骨皮更多的潜在健康益处。例如: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地骨皮的降血压作用也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希望。通过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地骨皮有助于降低和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此外,其降血脂的作用可以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地骨皮的降血糖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它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的糖代谢,控制血糖水平,从而减缓糖尿病的进展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抗炎和镇痛方面,地骨皮也显示出了潜力。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地骨皮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对于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地骨皮不仅可用于治疗疾病,还可用于日常保健。泡茶饮用、炖汤熬粥时适量加入地骨皮,不仅能增添独特的药香,还能借助其药性滋养身体,提升人体免疫力,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享受到源自自然的健康呵护。虽然地骨皮的功效众多,但在使用地骨皮时,需要注意其性寒的特点。对于体质偏寒、脾胃虚弱的人群,过量使用地骨皮可能会导致腹泻或其他消化不良的症状。因此脾胃虚寒者需慎服。
*温馨提示: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安全用药。
文字整理/华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