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方之沙参麦冬汤

时间:2024-05-29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508
沙参麦冬汤,在中药方剂中属于润燥剂,被收录于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方由沙参、麦冬、玉竹、冬桑叶、甘草、生扁豆、花粉,共计7味药材组成。

沙参麦冬汤的出处
本方出自清代的《温病条辨》,原文记载为“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从古代医籍文献记载中追根溯源,可以发现沙参麦冬汤的源流可追溯到汉代《金匮要略》中主治肺胃阴虚的麦门冬汤。
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也记载了用麦门冬汤的变通之法治疗肺胃津液亏虚,以及还多处记载了沙参麦冬汤的加减应用。
综上可知,沙参麦冬汤是在《金匮要略》的麦门冬汤和《临证指南医案》案方基础上衍化而来,组方剂量更为明晰,煎法服法的描述也较为详细,更有利于后世医者于病患应用本方。
图片
沙参麦冬汤的方义功效
《温病条辨》中原方的记载以“燥伤肺胃阴分”概括了沙参麦冬汤所治病证的病因病机。根据“以方测证”的思想可以分析出本方的主治方向:组方主要是由三部分药物构成,第一部分是甘寒生津、清养肺胃的沙参、麦冬、玉竹和花粉;第二部分是甘凉轻清且能宣燥的桑叶;第三部分是甘平益气养胃的生扁豆和生甘草。
以上三部分用药亦体现了“燥伤肺胃”的三层病机,即为燥热伤肺胃阴分,兼有燥热伤津、余邪稽肺。
由此可知,沙参麦冬汤具有滋阴利咽、清养肺胃的功效,主治因秋令燥邪而耗伤肺胃阴液,导致咽干口渴、干咳少痰,或有发热,舌光绛而干等症。
方中以沙参清养肺气,以麦冬甘润肺窍,二者为清金保肺之要药,故以二者为君;以玉竹、花粉生津解燥、清滋胃液,二者共为臣;以桑叶肃清肺气、清宣燥热,以扁豆益气培中、甘缓和胃,二者共为佐;再使以甘草,和诸药而生津养胃。
诸药合力,共奏清养肺胃、生津润燥、轻宣燥热之功,使肺胃之阴得补、肺之燥热得清,而咳、热、燥等症尽除,全方用药轻灵而不滋腻。
沙参麦冬汤的应用
因本方成方于清代,故而古籍中记载的临床应用较少。如《重订广温热论》中记载“痈虽愈,而胃虚少纳,不口燥,音低气馁,此胃中阴气受伤也,当与清养,麦冬、北沙参、生玉竹、生扁豆、冬桑叶、生甘草,临服入青蔗浆一杯”,此处以青蔗浆替代了原方中的花粉,更加突出了其清养肺胃之阴的功效;再如《六因条辨·秋燥辨论》、《时病论》中均有本方加减治疗“邪热伤肺”、“燥气化火刑金劫络”的记载;还有《谦斋医学讲稿》中记载本方可治“秋燥耗伤肺阴,亦治温病肺胃津液不足”。
在近现代的医籍中,沙参麦冬汤的主治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如《中医补益大成》中记载本方可用于治疗肺胃阴伤所致的干咳、咽干、喉痒声嘶等,或口渴、干呕、胃痛、便燥等不适;《中医儿科处方手册》中则记载本方可用于邪热伤津、阴分损伤、余邪未净者;《儿科病名方》中记载其可治疗小儿阴虚燥咳;《实用专病专方临床大全》中则记载其能治疗小儿口疮;《肿瘤方剂大辞典》中记载其可用于肺胃阴伤之喉癌、鼻咽癌等放化疗后的副作用,等等。
在现代医学临床应用中,本方可适用的病证范围更为广泛,其中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占比最大。呼吸系统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支原体肺炎、感染后咳嗽、慢性咽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喉源性咳嗽、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久咳症、反流性咽喉疾病、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婴幼儿肺炎等疾病;消化系统如慢性胃炎、口腔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功能性便秘、口周皮炎、急性放射性口腔炎、口腔放射性损伤、放射性食管损伤、酒后胃痛等疾病。
除此外,沙参麦冬汤还适用于干燥综合征、干眼症、川崎病、糖尿病、发热、银屑病、毛发苔癣、焦虑症、痤疮等病症。

文字编辑/华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