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做好中暑预防与救治
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中暑成为了这个季节常见的健康问题。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所引起的急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中暑属于“暑邪”致病范畴,其发病与人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密切相关。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中暑的预防与救治方法,以期为大众的健康提供参考。
一、中暑的病因病机
1.暑邪侵袭
夏季气候炎热,暑邪炽盛,人体若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易感受暑邪侵袭。暑邪属于阳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的特性。当暑邪侵入人体后,会耗伤人体内的阴液和阳气,导致阴阳失衡,气血不畅,从而引发中暑。
2.体质虚弱
体质虚弱的人往往气血不足,脏腑功能低下,对暑邪的抵抗力较弱。当暑邪侵袭时,他们更容易出现中暑症状。此外,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也更容易发生中暑。
3.过度劳累
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体力消耗增加。如果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内阳气过盛,阴液耗损过多,从而引发中暑。
二、中暑的中医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中暑可分为阳暑和阴暑两种类型。
阳暑
阳暑是指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感受暑邪侵袭所引起的中暑。主要表现为高热、口渴、多汗、面红、烦躁不安等症状。舌苔黄腻,脉洪大而数。
阴暑
阴暑是指因暑邪内伏于体内,或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的中暑。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或微汗、胸闷脘痞、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滑数。
三、中暑的预防
1.饮食调理
夏季应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绿豆等。这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作用,有助于降低体温和补充体内水分。同时,应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热邪。
2.适度工作和运动
由于很多户外工作是长时间暴露在酷暑中,容易引发中暑。因此,工作时应适度调整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开温度最高的正中午。建议劳动者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工作,以及加强相关劳动保护,以减少高温对身体的影响。
夏季运动也应适度,避免在烈日下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散步、慢跑等轻度运动,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排汗散热。
3.防晒避暑
夏季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同时,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分外出,以免受到强烈阳光的照射。在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使用空调或风扇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
4.中药预防
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作用的中药进行预防。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可以泡茶饮用或煎汤服用。但需注意,中药预防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四、中暑的救治
当中暑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物散热。同时,给患者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或淡盐水,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患者出现高热、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救治。
中医治疗中暑主要采用清热解毒、利湿解暑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
(1)中药治疗:根据中暑的类型和症状,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阳暑可选用白虎汤、清暑益气汤等方剂;阴暑可选用香薷散、新加香薷饮等方剂。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和阴阳。可选用合谷、曲池、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缓解中暑症状。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可选用头面部、颈肩部、四肢等部位进行推拿按摩,以缓解中暑引起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4)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可以通经活络、祛风散寒。可选用背部、四肢等部位进行拔罐治疗,以缓解中暑引起的肌肉疼痛和不适。
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我们应重视中暑的预防与救治工作。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防晒避暑、以及中药预防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中暑的发生率。当中暑症状出现时,我们应迅速采取现场急救措施,并及时就医进行中医治疗。
另外,从高温环境中进入室内应特别注意,不要突然猛吹空调或猛喝冷饮。这种突然性的过冷过热变化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负担,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因此,为了保护身体健康,建议在高温天气下逐渐适应温度变化,避免骤冷骤热的情况发生。
文字整理/华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