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里的中医知识:北冥神功
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武林高手一般都具有深厚内力和高明武功,这两样都需要经过数十年的刻苦修炼,但在《天龙八部》这本小说里,有一门内功,其修习者可吸取他人内力化为己用,主角之一的段誉便凭此神功短时间内拥有了深厚内力,这门绝学即是“北冥神功”。
北冥神功
北冥神功是逍遥派高深武学,其名字源于《庄子·逍遥游》,关于其修炼法门,小说原文中说:“此‘手太阴肺经’为北冥神功之第一课……世人练功,皆自云门而至少商,我逍遥派则反其道而行之,自少商而至云门,拇指与人相接,彼之内力即入我身,贮于云门等诸穴。”通过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金庸先生引用了一些中医学知识来描述这门神功,下面我们简述几点。
手太阴肺经与肺脏
手太阴肺经为北冥神功第一课,其中大有深意。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大部分针灸教材及经络穴位软件中,十二正经按经脉气血流注的顺序排列,从肺经始,肺、大肠、胃、脾……至肝经结束。肺经列在十二经之首,于寅时(3-5点)当令,在干支历中,以寅月为一月,古语有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在体表共分布有11穴,从胸前到上肢内侧再到拇指桡侧分别为: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出大指之端。”中焦在人体上腹部,内有脾胃,可化生水谷精微之气,《素问·经脉别论》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我们知道,婴儿降生时大声啼哭是肺开始参与呼吸。现代生理学表明,肺与心脏通过血管相连,经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腹部毛细血管,通过血液运输汇入肝门静脉进入肝脏,然后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心脏,再由肺动脉进入肺脏进行气体交换,最后富含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再由心脏加压输送到身体各处。当然,在传统医学中“肺”的功能不止与此。
十二经与五输穴经气流注
“我逍遥派则反其道而行之”这句话里又隐藏了哪些知识?十二经气如环无端在体内循行,《灵枢》记载其顺序为:“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五输穴是十二正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一类特定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灵枢》曰:“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五输穴的顺序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向心排列,经气也从井穴开始由少到多,逐渐增强。
肺经为手三阴之一,其经气排序是中府、云门……鱼际、少商;而五输穴顺序正好相反,从位于拇指爪甲处的井穴少商开始,少商、鱼际……为何有此两种经脉模式,因缺少相关古籍文献,学术界尚无统一观点。一说五输穴与“十一脉”理论有关,其内运行的是原气,天地之气可以通过井穴进入人体;而十二经脉里运行的是营气,两种体系,同一通道。
“气”是中医及道医里的重要概念,武侠小说里的内功也是一种炼气术,其术语大多来自道教和传统医学。世上到底有没有可以直接吸人内力的北冥神功?笔者也不知道,但道医传承的五气朝元养生功和内丹术可吸收先天阴阳之气,内用可调理五脏六腑,外用可提升治疗疾病的效率,修炼者应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