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方之完带汤

时间:2024-06-27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256

完带汤,在中药方剂中属于固涩剂,被收录于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方由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甘草、苍术、陈皮、黑芥穗、柴胡组成。

完带汤的出处

本方出自清代的《傅青主女科》,该书又名《女科良方》,或《女科全集》,简称《女科》。原文记载为“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方用完带汤”。

该方的用法用量在《女科》中记载为“白术一两(土炒), 山药一两(炒),人参二钱,白芍五钱(酒炒),车前子三钱(酒炒),苍术三钱(制),甘草一钱,陈皮五分,黑芥穗五分,柴胡六分”,共以水煎服。

图片

完带汤的方义功效

因《女科》一书出现较晚,其它古籍中对该方也少有抄录,后世医家只能从方剂组成、配伍意义,以及临床的经验观点这几方面入手,将完带汤的功效归纳为以下三点。

健脾化湿:中医学认为脾有运化水液的作用,若脾气不足则水液内停则会变生出痰、饮、水、湿、浊等病理产物。反之,这些病理产物又会影响脾的正常运作,从而导致脾气不足,形成不良循环。因此方中以白术、山药健脾祛湿治其根本,且山药还可固涩止带;以人参、甘草温补益气,助力补虚健脾治本之功;同时配以陈皮行气化湿、苍术苦温燥湿、车前子淡渗利湿,使湿邪分消以治其标。所以健脾祛湿是本方的主要功效,并体现标本兼治的特点。

疏肝理气: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当肝木过旺时则会侵犯脾土,而脾土过剩时亦会侮肝木。《女科》中认为白带的产生除了因脾虚湿盛外,还有肝郁的原因,且组方中选用柴胡配芍药,也恰恰说明了该方也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方中白芍具有柔肝平肝的作用,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能,而陈皮又可理气,三药合用达到疏肝理气的效果。

升阳止带:中医学认为脾宜升则健,若脾气不足会导致阳气下陷。而早在《脾胃论》中就有“以诸风药,升发阳气”,“味薄风药升发,以伸阳气”的理论,因此完带汤方论中有“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的记载。所以取柴胡、黑芥穗辛散升浮之性,来升发脾胃清阳,使清气得升浊气下降,湿除而带下得止;佐以白术更可助力升达阳气。

综上,本方具有补脾疏肝、化湿止带的功效。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见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㿠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等。

图片

完带汤的应用

《女科》中原方记载其主治“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

而后世医籍中对完带汤的应用略有发挥。如《竹泉生女科集要》中记载“妇人病带,十常八九,带色之白,十中亦 居八九焉,何也? 湿伤气,固其正色也。病此者,胃虽强而能食,脾必不运,而肝木亦先期疏泄之职司也。肥胖者,用傅氏完带汤....”。皆因妇人病以带下病居多,而带下病中又以白带居多,此乃脾虚湿盛兼有肝郁所致,这中情况下的妇人形体多为“肥胖”。因此可将完带汤用于治疗胃强脾弱、痰湿内盛导致的肥胖。

加减化裁:若有湿热且带下色黄者,原方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燥湿;若有寒湿且小腹疼痛者,原方加炮姜、盐茴香以温中散寒;若有腰膝酸软,原方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若久病滑脱,原方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若是肾虚所致的带下,可将原方中柴胡、黑芥穗去掉,加川断、杜仲、菟丝子、芡实、小茴香、巴戟天;若是湿毒所致的带下,可将去原方中的人参,加白术、蒲公英、金银花、苦参、蛇床子、青蒿等,并可用三煎液趁热洗阴部。

在现代医学临床应用中,完带汤主要被用于妇科系统的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

除此外,还被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腹泻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蛋白尿;男科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皮肤系统疾病,如阴囊湿疹、荨麻疹等;儿科系统疾病,如小儿消化不良等;以及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后意识障碍、眩晕等病证。

尽管上述病证涵盖多个系统的病种,但都是以“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为临床辨证的关键因素。

文字整理/华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