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三方的多面手—手阳明大肠经(一)
手阳明大肠经,分布于食指、上肢外侧前、肩前、颈、颊、鼻旁,上接手太阴肺经于食指,下接足阳明胃经于鼻旁。本经有泻火消肿、通经活络等作用。
如果手阳明大肠经的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导致牙齿疼痛、颈部肿大等症状。本经首穴是商阳,末穴是迎香,左右各20穴。
本篇为大家详细介绍手阳明大肠经的前10个经穴,下一篇介绍后十个经穴。
一、商阳穴
功效主治:
清泻阳明,宣肺利咽,开窍醒神。此穴为手阳明大肠脉气所发,可调节大肠经气,清泻阳明火热,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利咽止痛之效,治疗阳明热盛所致的各种头面五官疾患。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脉气所发,别名绝阳,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可调节大肠经气,清泻阳明火热,如清热解毒、泻火消肿;宣肺利咽、止痛;治疗阳明热盛所致的各种头面五官疾患。
取穴定位:
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配伍应用:
1、配伍:少商、中冲、关冲、少冲、少泽,治疗中风昏迷。
2、配伍:鱼际、窍阴、胆俞、上星、肺俞、心俞、肝俞、曲泉、孔最,治咳嗽汗不出。
3、配伍:喘满、三间,治气喘。
4、配伍:听会、少冲、中冲,治耳不闻声。
5、配伍:巨髎、上关、承光、瞳子体、络却,治青盲无所见。
日常养生:
点按5分钟左右可促进肠道蠕动通便排毒。
二、二间穴
功效主治:
解表、清热、利咽。治牙痛、咽喉肿痛、身热头痛、咽喉肿痛、齿痛腮肿、口眼歪斜、目赤痛、屈伸不利、咽炎、扁桃体炎、鼻出血、麦粒肿,肩周炎等。
取穴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配伍应用:
1、配伍:颧布,治齿痛。
2、配伍:风府、迎香,治鼽衄。
3、配伍:合谷、肝俞、足三里,治目痛红肿不明。
4、配伍:上星、心俞、肝俞、肾俞、足三里、光明,治眼目昏花、视物不明。
5、配伍:颊车、水沟、列缺、太渊、合谷、地仓、丝竹空,治口眼歪斜。
日常养生:
按摩此穴20分钟可缓解腰痛(左腰痛找右侧二间,右侧腰痛找左侧二间穴)。
三、三间穴
功效主治:
清泻阳明,通调腑气,通经活络。主治鼻衄、目痛、口干齿痛、咽喉肿痛、身热头痛、手指屈曲不利、胸闷气喘、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肩臂疼痛、扁桃体炎、肩关节周围炎等。
取穴定位: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配伍应用:
1、配伍:神阙、水分,治肠鸣而泄。
2、配伍:阳溪,治喉痹咽如哽。
4、配伍:少泽、太冲,治口干。
5、配伍:前谷,治目急痛。
日常养生:
痔疮疼痛难忍时,只要掐按三间,就能快速止痛,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还可对此穴进行热水浴,即将手放入45摄氏度左右的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另外,经常用拇指指腹揉按三间,每次1-3分钟,对调和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有帮助。
四、合谷穴
功效主治:
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主治头面一切疾患,如外感头疼、身疼、头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恶寒、发热各种疼痛及精神紧张等。
取穴定位:
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配伍应用:
1、配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
2、配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3、配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4、配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日常养生:
中暑、中风、虚脱导致晕厥——掐合谷穴2-3分钟,同时按人中,醒脑回苏效果好;痔疮、便血——采用按摩、指间刺激合谷穴,有酸胀感为佳;在合谷穴周围刮痧5分钟治湿疹,连续几次,不严重的湿疹会基本痊愈;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五、阳溪穴
功效主治:
清泻阳明,通经安神,舒筋利节。主治前头痛、目赤肿痛、牙痛、手腕无力。
取穴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配伍应用:
1、配伍:少海、掖门,治咽喉肿痛。
2、配伍:曲池、少海、阳谷、二间、掖门、颊车、内庭、吕细,治齿痛。
3、配伍:阳谷,治目痛赤。
4、配伍:攒竹、尺泽、间使,治心邪癫狂。
5、配伍:太白、少冲、通里,治热病心烦渴。
6、配伍:前谷、后溪,治臂重痛肘挛。
7、配伍:阳池、肩髃、曲池、腕骨、合谷、鱼际,治手腕无力。
日常养生:
阳溪是补阳气、提精神的要穴。头痛发作时,以拇指指腹按压阳溪半分钟以上,头痛会迅速得到缓解。阳溪最善通经活络,经常用拇指尖垂直掐按此穴,每次1-3分钟,可以有效防治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症。
六、偏历穴
功效主治:
清泻阳明、通调水道,可治疗邪热郁滞阳明经络所致的头面五官疾患;还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治疗腕臂酸痛等症。
取穴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配伍应用:
1、配伍:合谷、上问、昆仑、通谷,治鼻衄。
2、配伍:合肾俞、听会,治耳聋。
3、配伍:合阳溪、商阳、洛却、腕骨、前谷,治耳鸣。
4、配伍:合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温溜,治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