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通玄处,一二语而有余
在中国历史上,追求长生的观念由来已久,《史记·封禅书》中就有关于春秋时期的求仙团体方仙道的记载。东汉末年,道教诞生,追求长生也成为道教思想的内核。
道教认为,人是先天道体,体内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符合阴阳五行与天地大道。因此,道教的神仙大多是以人的形象出现。早期道教传承了各种各样的修炼方术,但多为养生延年之术,最终发展为较为成熟的丹道,作为道教的修炼之道,而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养生修炼方法。
一、丹道修炼什么?
《金丹正宗》曰:“天地未判之先,一混沌而己,混沌既凿之后,阴阳生焉。得阳炁轻清而上者为天,得阴炁重浊而下者为地,得阴阳二炁之全而中者为人。三才之位一定,而先天后天分矣!切谓先天者,纯阳也,一本也;后天者,纯阴也,万殊也。原夫上帝降裹而为人,赋性受命,皆禀太乙含真、先天祖炁,至虚至灵,惟精惟一,纯粹中正,皆可神仙,皆可圣贤。”
可见先天之气是根本,在道生万物的顺向演化中,从天地未判之前的混沌状态逐渐显现出阴阳,由阴阳分化进一步生成天、地、人。先天之纯阳为仙,后天之纯阴为物,人则阴阳相杂,具先天之灵而杂后天之物,顺后天之化则为人,如果能逆返先天之本真,则人人皆可为神仙、圣贤。
老子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修道不同于做学问,需要“日损”,甚至“损之又损”,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等,才能逐渐与道相合。
“唯先天真一之气,可炼还丹,乃自虚无中来。”(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卷三)丹道的终极目标是返本还原,重返于永恒无限的先天世界。唯有源自先天一气不是现实世界之物,乃“自虚无中来”的先天之物,是丹道修行的关键。
二、如何修炼丹道
在道教看来,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小世界,这个小世界在人出生的时候就开始运行,在人们死后逸散,成为天地的一部分。丹道里的修行法门就类似于调频,把人身体里的小世界调频最终跟“道”一样。当你的身体和“道”的频率一样的时候,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丹道修行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把人体中的杂质和阴浊之气去掉,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肉体。精神方面的关键是修炼元神,元神是源自先天,是纯阳的存在,也是丹道修行的重中之重。因此道教的丹道各门派的修习方法虽各有不同,但基本都是围绕逆反先天而展开。
丹道的修炼主要包括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等几个阶段。炼精化炁是丹道修炼的入门功夫。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之充实起来,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炼精化炁的内容和目的。通常这一步需要内气沿任督二脉在人体内作周流运行,也被称为小周天的功法或“百日筑基”。主要有调息、导引、辟谷等方法。后来这些方法也开始在古代文人中间流行,像大文豪苏轼,经常使用胎息术、梳头和叩齿的方式来养生。苏轼虽然是美食家,却也会修习辟谷术把自己饿的头晕眼花。而导引术的方法和思想,逐渐影响了武术界,创立了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修习武术,引导气息和脉络也成为道士修行中的一部分。
炼炁化神(大周天),则是在掌握炼精化气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炼气化神的大周天火候,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来达到壮大滋养神的目的。具体来说通过存思内观、坐忘、守窍等以静养神的手段,以丹田中的先天精气滋养元神,并逐步提升元神的层次。
炼神还虚是丹道修炼的高级功夫,由于通过前阶段的长期苦练,已形成条件反射,不必用意,一坐就能周天流转,通过虚无、空灵、无为等手段,将元神提升到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步的修炼方法,基本都是通过法脉来传承,由师父“口传心授”。
三、龙虎山道医非遗丹道
龙虎山道医非遗丹道,源自萨守坚天师的传承。萨祖认为修炼精气神,需“固其精,养其炁,保其神,使之三宫往来,升降不息,则家家蓬莱,处处神仙矣”。
《雷说》有云“要知大道通玄处,不在三千六百门”“若泛举其繁,则千百言而不足;善撮其要,则一二语而有余。”萨祖一脉丹道,方法质朴,效果显著。“能以吾之精神,融会一炁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适量五行之造化。”可通过萨祖的传承之力,引动先天之气,净化身体,清除杂质,滋养元神,达到逆转先天的目的。修习龙虎山道医丹道,可体会到传说中“道气长存”的感觉。
文字整理/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