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高敏感这把双刃剑,如何轻松生活
长期以来,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接触到的信息,甚至某些专家、执业医生,似乎只是将性格划分为内向和外向。且社会主流意识还对性格优劣定了个性,总是不由自主的判定,外向优于内向,让一些本就不强大的心,多笼罩上一层阴影。《道德经》有言:“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简而言之:存在即合理,天生我材必有用,顶级高手会让每个人呆在适合的位置,做适合的事。性格没有绝对优劣,各有长短而已。
本文引入另一种性格划分:敏感型和复原型。敏感型人格的占比大约是15%-20%。复原型的人,吃一顿、睡一觉,原地满血复活。敏感型的人遇到困境,难免多一些麻烦与挑战。高敏感型的人,不能完全等同于内向,在性格活跃开朗的人群中,亦存在30%的高敏感型。
从生理上说,高敏感的人,拥有比常人更发达的神经系统以及超敏感的中枢神经系统,全部或者部分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特别发达,比其他人更深入、敏锐地感知并处理内外刺激。就像机器一样,灵敏度精确度越高,就意味着耗能越多,人脑处理信息越多,内存占比越大,损耗越大,宕机越快,就是常言说的“内耗严重”。
高敏感也不尽然全是麻烦,高敏感是一把双刃剑,用对地方也有趣的很。感官的灵敏与细腻,相应在各方面表达上也更准确、更深入人心,很容易在自然与艺术里享受愉悦,也更易于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画家、作家、音乐家、哲学家中高敏感人群占比很高,尤其是诗人,占比过半。
从情绪上说,高敏感的人,无论开心还是难过,相较于大部分人,都属于放大化的。古人常讲,过犹不及,物壮则老,慧极必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提炼出来就是:五志主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先天条件让高敏感人群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等不良心理疾病。虽然生理条件决定了,情绪放大不可避免,但是自我可以选择调节频率,保护自己身心处于合理正常的范围值内,尽可能避免出现七情内伤。
以下推荐一些保护敏感人群身心健康的小建议。
一、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敏感只是一种禀赋,并非疾病。当代有几位受人尊重的作家,都属于敏感细腻,看个电视剧甚至陪哭,一点也不妨碍他们成为一群快乐的小老头,把悲伤都留给了读者。对自我认可达到一定的程度,外界评价,也就不在乎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状态。
二、简约生活。过分刺激模式短期不可修正的情况下,就尽量减少刺激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意味堵塞感官与欲望,减少外界干扰,从而达到内心平静,反之就是自取灭亡。外界信息刺激最大的来源是,视觉与听觉,视觉占比达到83%。心境不平的时候,到安静的地方坐一坐,树林里走一走,闭上眼睛休憩一下,会极大缓解紧张状态。不看烧脑电影,不看负面信息甚至新闻,减少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就是对自己身心最大的保护。超级敏感的人,也可以选择一个人过慢生活。
三、提高认知,敏感与强韧共存。现实生活的压力,不一定让每一个人都有逃离的空间和机会,勇敢面对亦是良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福是祸,并不一定要用物质结果来证明,也可以在自我认知解读里。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仁者更仁,暴者更暴,智者更智,愚者更愚。“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真正的强者面前,刺激源产生不了强烈情绪,自然就不会受伤了。
四、培养爱好,沉浸心流。心流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这是一种十分幸福且喜悦的状态,也被称之为福乐、沉浸、神驰、化境。种花种菜、画画写字、做饭,只要喜欢,任何小小的创作,都可以成为心流之源。这份快乐的过程,可以如同修行人打坐入定一般。
五、 正念修行。相当比例的高敏感的人,会踏上对宗教信仰、哲学理论追求这一类道路。倘若在各自的信仰中找到答案,找到平静,未尝不可。譬如道门内丹修行,通过炼养精气神来修“心”,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修炼者自身心境不断突破,上升空间无限。即使是简单的站桩,也可以及时纾解体内因各种情绪产生的气机不畅,预防气滞血瘀。五气朝元等又可及时补充身体阴阳五行之气,平衡五脏,内气充盈,充电量大于耗电量,自然可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网络上的八段锦、拍八虚等,在没有更好的条件与机缘的情况下,坚持练习,也是不错的选择。
文字整理/华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