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鬼门开,道教如何看待“鬼”

时间:2024-08-20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584

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农历七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民间俗语说“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四鬼乱窜”,而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地官赦罪阴阳两界,故冥府大开,百鬼夜行,所以民间又称这一天为“鬼节”,称农历七月为“鬼月”。

鬼神信仰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信仰之一,起源于上古时期,既包含宗教文化,又融合祖先崇拜,数千年来形成了一种集传承、民俗、道德、伦理等为一体的民俗信仰,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人人都听过“鬼”,但很少有人见过鬼,并且普遍认为鬼能看见人、戏弄人,甚至将鬼与恐怖传说相关联。道教对于鬼神有深入的理念与认识,那么道教是如何看待“鬼”的?

图片

鬼是一种阴性生命存在形式

道教认为,鬼神与人,不过阴阳消长而已。天地间有阴阳之气,至阳者上升为神仙,至阴者下降入地府,而人禀赋阴阳之和气,于是便有了神、人、鬼的分别。古人说“人为万物之灵”,既可以成神仙,又可以成鬼,人身非常难得,因此道教提倡“修今生”。

在很多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都会把人死之后的魂魄描述成厉鬼,并且认为七月半时会有诸多厉鬼危害人间,这都是对“鬼”的误解。著名的志怪故事《宋定伯捉鬼》中,描述了一段宋定伯与鬼同行的过程。纵然人鬼异类,但文中的鬼并不是可怕而邪恶的形象,他如同人类一样也有疑惑、有畏惧。其鬼者,无非是另一种阴性生命状态。

但鬼与人之间确实“人鬼殊途”,相对于人而言,鬼属于阴性存在。鬼的能量阴暗、潮湿、幽禁,弥散着如同雾气。在我们常听到的民间鬼故事中,鬼通常是晚上才会出现,传说人如果碰到鬼的时候,会感觉到背上有一丝冷气,浑身起鸡皮疙瘩。一身正气、阳气旺盛之人,通常很难撞到鬼,鬼也要躲着走。

在道教看来,鬼作为一种阴性生命存在形式,也在众生轮回之中。善鬼可以转生成人,重回阳世。而恶鬼将在地狱永远沉沦,或者在受到应有的惩罚后,再重新转世。

图片

道士可以驱鬼、御鬼、超度鬼

修行有成的道士当然不怕鬼,在驱邪缚魅方面,道教有诸多神秘而实用的道法。“八大神咒”是道教入门的必修之学,其中《净天地神咒》有“斩妖缚邪,杀鬼万千”,充分体现了道教咒语的神威:倘若邪鬼不遵驱逐,即被斩杀。道教的雷法至刚至阳,不仅可以驱雷役电、祈请祷雨,更是道士驱鬼斩妖的“大招”。

道士可以御鬼,在特殊机缘下,鬼还可以成为修道弘法的助力,即“役使鬼神”。祖天师立教之时,在汉晋的历史文献中,多称道教为“鬼道”,称其道徒名为“鬼卒”,其实是因为天师道善于御鬼之术。《云笈七签》卷28曰:张道陵于临邛县渠亭山赤石城潜修静思,“有千乘万骑来下至赤石城前,金车羽盖步从、龙虎鬼兵,不可称数”。

鬼可以被超度。“鬼有所归,乃不为厉。”意指凡是危害人间的鬼众,均是形魂无处依附、无法脱胎的原因。这就不得不提及道教水火济炼的超度功德,‌道士通过举行特定的法会和仪式,可使无处可依的鬼魂在神力的加持下受炼更生,从此解除前世冤孽,消除业障愚痴,脱胎换质,早登仙境。千百年来超度科仪长盛不衰,这‌体现了道教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与人文关怀。

文字整理/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