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话“饮酒”
一杯冰啤配龙虾,三五好友乐哈哈。夏季炎热,夜市经济兴起,也是到了酒类消费的旺季。不管是一天辛苦工作之后,还是亲朋欢聚之时,都难免喝两杯助兴。本文就简单聊聊“酒”。
一、倡导滴酒不沾的西医
具有权威影响力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18年发表过一项长达5年、覆盖95个国家和2500万人参加的大型医学调查:《1990-2016 年 195 个国家和地区的酒精使用和负担:2016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其中就有观点明确指出,西方国家的酗酒现象更为严重,尤其是女性。2016年因酒精导致癌症死亡的总数中,女性占到了18.1%,而男性占9%。毋庸置疑,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喝酒”对很多疾病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如高血压、心脏病、肝损伤以及多种癌症等等。所以,西医倡导为了身体健康,最好是滴酒不沾。
二、中医视酒为众药之长
中国的酒为五谷所酿造,所以称酒为粮食之精。包括“医”字的繁体写法之一就是下面有酉字,而酉就从酒。《说文解字》记载:“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即表明古时的医者多用酒来诊病疗疾。甚至在《黄帝内经》有专门的篇章来论述,即《汤液醪醴论》。那什么是汤液醪醴呢?明朝《类经》这样解释道:汤液醪醴,皆酒之属。醪是浊酒,醴是甜酒,而汤液可以归于清酒一类。由此可见,酒与医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酒具有升阳发散的特性,其味辛甘,其气燥热,归心、肝、胃、肺经,能祛除寒湿,止痛散寒,温通经脉,引行药势,因此具有一定的治疗功效,若能适量饮用,可以起到活血行气、养生防病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便喜爱用药物来炮制各种药酒,如人参酒、五加皮酒、蛇胆酒等,以达到调养身体的保健效果。除了制作药酒,中医还会用酒来炮制药物,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性,以增强其活血通络的作用。故而,在《汉书》中称其为“百药之长”。
三、关于喝酒这件事,中外医者关注点各有不同
喝酒到底好不好?中西医侧重点各有不同。西医更关注酒中的主要指标——乙醇。因为酒中的乙醇对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有很坏的影响,如心脑血管方面,肝脏方面、癌症等疾病都会因为喝酒而恶化。所以,西医倡导最好是不要饮用含有乙醇的酒。
而中医认为适量饮酒可以强身健体,更侧重喝酒的人。因为在中医看来,酒也是有其气、性、味的,是药物的一种。喝酒能引发疾病等诸多问题,归根结底也是喝酒的这个人有问题。在《说文解字》中就有这样的解释:“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人认为酒本身无性,只是像镜子一样客观反映出饮酒之人自己本性的某种好恶缺陷而已。饮酒可能带来吉,也可能带来凶,这里的吉凶只与饮酒之人有关,而与其他无关。用现代人的话说,酒就是一把双刃剑。像其它中药一样,“酒”对症使用,就会有益健康,相反就会危害健康。用酒治病,还是贪杯、酗酒,都是人的问题。
四、中医看国内不同酒的功效
1、米酒:
又名醪糟,糯米发酵而成的一种低度甜酒。中医认为本品有益气养血、散寒活血、散结消肿之功。加热饮用可以治疗虚寒痛经、妊娠水肿、乳汁稀少或分泌不足等。还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甜品。
2、啤酒:
中医认为具有促进消化、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利尿消肿、解表散热等功效作用。但不能多饮,尤其是痛风类病人。
3、葡萄酒:
中医认为,葡萄酒有温通经脉、舒筋散寒、通络止痛、引行药势之功,适用于寒滞经脉、瘀血内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导引药等。
4、黄酒:
中医认为黄酒有行药势、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皮肤、散湿气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骨节疼痛、消化不良、冻疮、手足不温等。秋冬温饮黄酒,可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5、白酒:
中医认为白酒有活血通脉、引行药势、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志、使人愉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少量饮用白酒特别是低度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故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
五、如何健康饮酒
(1)勿空腹饮酒:喝之前最好吃点东西垫吧垫吧,能保护胃壁提高身体的的解酒能力。此外饮酒时最好是小口慢饮,多食菜品多喝汤水。慢饮能让机体有时间分解代偿体内的酒精,而汤水则能让酒精稀释并尽快随尿排除体外。
(2)选择最佳的酒类:在国内的几种主流酒类中,伤害性最小的为米酒、葡萄酒,而啤酒和黄酒次之,白酒则伤害性最大。但不管是喝哪种,不能抛开剂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限量值是酒精25g,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 38度白酒75g,52度白酒50g;成年女性每天饮酒限量值是酒精15g,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度白酒50g,52度白酒30g。
(3)各种酒水饮料不建议混合饮用:现下很多人饮酒时喜欢兑上饮料,比如红酒加雪碧、啤酒加可乐,包括白酒混搭洋酒等,各种“混搭”组合要么更适口,要么更有噱头。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尤其是女性,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另外很多人喜欢白的黄的红的,不同酒类混着喝,甚至跟洋酒在一起喝。这不同酒类的酿造工艺不同,酒精度数不一样,混合进入体内以后,会加速酒精在体内的渗透,对肝肾胃和肠道以及心脑血管等方面产生更为强烈的刺激和伤害。
(4)不宜饮酒的人群:孕产妇、哺乳期女性、儿童和青少年都不宜饮酒。此外有相关疾病的人群也不适宜。还有就是处于服药期的病人,也不能饮酒,尤其是服用了头孢类和硝唑类药物切忌不能饮酒。此外,也不宜带着过悲或过喜等强烈情绪饮酒。最后,还要提醒的就是开车的朋友也不适宜饮酒。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美酒虽好不要贪杯哦。
文字整理/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