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岁六降的本命星君你都认识吗?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里记载,太上老君因观见众生亿劫漂沉,周回生死,多迷真道,多入邪宗,如此等缘众生却不得悟,不知正道,迷惑者多。老君哀见此等众生,故垂教法,授予天师此经,令众生迷途知返,归真知命,渐入仙宗,超升成道。
其中就有记载:“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之所主掌。本命神将,本宿星官,常垂荫佑,主持人命,使保天年。”;
“夫本命星官,每岁六度,降在人间,降日为本命限期”;
“遇本命生辰。告身中元辰驿马。削落三灾九厄。保见今眷属安宁。凡有上士。于本命生辰。持此真文者。外伏魔精。内安真性。功霑水陆。善及存亡。悔过虔恭。渐登妙果。重立玄功。证虚无道乃得圣智圆通。隐显莫测。出有入无。逍遥云际。升入金门。与圣合真。身超三界。永不轮转。寿量无穷。快乐自在。凡有男女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静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认北极。本命所属星君。随心祷祝。善无不应。灾罪消除。致感万圣千真。俱来卫护。”
本命星君乃是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灾度厄之力。而每个人的本命星君,每年会六次降临人间。在此本命生辰及诸斋日,如果能清净身心,焚香诵经,叩拜本命所属星君,广陈供养,自可消除罪业,福寿臻身,远离诸祸。
一、什么是本命日?
《旨教经》说:“本命日,计人功行。”本命日,是指出生年所值的干支,其干支所值之日,即为本命日。道教将吾人出生年所值之甲子,称为本命年,简称本命;六十甲子日中,和自己本命年相同者,即为本命日;如乙丑年出生者,乙丑年为其本命年,乙丑日为其本命日,一年有六个本命日。还有就是每年自己的生日,叫生辰日,两者是有差别的。
有人认为“生日名本命日”,和一般以本命年干支相同日为本命日者有别。但以道教典籍来说,本命日是指出生年所值干支之日,年有六日。另外,生辰,则指自己的生日,每年只有一天。生辰和本命日有别。本命日是自己出生时所值的天干和地支,代表天地运转所施放之气,和自己关系密切。
二、谁是你的本命星君?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生肖属鼠之人本命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生肖属牛猪之人本命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生肖属虎狗之人本命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生肖属兔鸡之人本命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生肖属龙猴之人本命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巳未生人属之。(生肖属蛇羊之人本命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生肖属马之人本命星君)
三、本命星君降临,你可以做些什么?
《庄子·列御寇》:“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世人年命的寿夭及禄命的贵贱,皆和出生时所值天地星辰运转之气有关,所以出生年所值之干支,和自己命运关系最密切。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凡有男女,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持此真文《北斗经》,自认北极本命所属星君,随心祷祝,善无不应,灾罪消除。所以,此日可以向本命星君供灯、敬香、供花、上表祈福,感应最大,所以也是修斋祈神的好日子。
具体可以参考宋道士傅洞真撰的《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也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净化身心
在本命日可以净化身心,远离一切污秽之事。如果愿意的话,可避免饮酒、吃肉、行淫等行为;选择穿洁净的新衣,沐浴更衣,保持身体的清洁和精神的纯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迎接本命星君的降临,使得魂魄得以和谐统一,阴阳平衡,从而稳固命根,抵御外界秽气的侵扰。
2.焚香诵经
焚香不仅是道教仪式中常见的做法,也是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本命日,点燃清香,虔诚地诵读《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或其他相关经文,可以唤醒内在的智慧,与本命星君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经文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能够引导我们积极向善,消除业障,带来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安康。
3.行善积德
道教文化中,行善积德是提升个人福报、消解灾难的有效途径。在本命日可以多行善事,如布施、救助贫困、爱护生灵等,以此积累功德,改善自身。善行不仅能够净化心灵,还能吸引正神庇佑,形成正向能量场。
4.敬奉本命星君
了解并敬奉自己的本命星君,是本命日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熟悉自己的本命星君是谁,了解其特质和掌管的领域,以便在祈祷时更加精准地表达心愿。通过供奉鲜花、香烛、灯油等物品,以及向本命星君上表祈福,表达对星君的尊敬和感激,请求加持和保护。
5.心念感恩与反省
在本命日,除了外在的仪式,内心的感悟同样重要。我们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顾过去的生活,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否有违背自然法则之举。通过自我反省,可以洞察内心深处的不足,进而修正行为,提升精神境界,达到内外合一的修行境界。
本命日的修行,不仅仅是遵循一套固定的仪式,更是心灵的一次深度洗礼。通过净化身心、诵经祈福、行善积德,能够与宇宙的正能量相呼应,增强自身的正念力量,从而在人生旅途中获得更多的指引和守护。这种修行不仅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
文字整理/华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