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白露:白露至,凉风起
每年的9月8日左右,太阳转至黄经165°,为二十四节气中“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秋天节气,自白露这天开始,气温渐凉,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因此称为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中形容的就是白露的景象。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一个节令。俗话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进入白露节气,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早晚温差大,不同于白天的暑热,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大自然以一种极其细腻的方式展示着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
一、节气三候
白露习俗有三候,分别是“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秋日渐成格局,天气转凉,鸿雁从北方飞向南方,以躲避寒冬。
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燕子春分时从北方飞来,秋分将至,凉风习习,露重枝湿,它们就该走了。燕子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百鸟感知到秋天的肃杀之气,纷纷储备食物准备过冬,如藏珍馔。
二、节气习俗
白露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时节,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特别受品茶爱好者的青睐,因此也就形成了特有的“白露茶”。
收清露——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吃龙眼——民间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特别是福州一带,传说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的奇效,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的营养。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很多种疾病。白露时节的龙眼个个颗大,核小味甜口感好,因此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食物。
白露米酒——白露这天,人们还酿米酒。此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其名缘于取程江水酿制而成。此酒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喝了此酒会让人醉行千里却酒不醒。《水经注》里记载道:“桂阳程乡有千里酒,饮之至家而醒。”旧时苏浙一带的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都会酿此米酒,用以待客。现今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
三、节气养生
进入“白露”节气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逐渐转凉,在清晨时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出现凝结成晶的晶白露滴,就如“白露”的名称一样形象,白露节气后,天气逐渐转凉,在这个阴阳转变的节气中,自然也有不少养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起居须知
白露秋高气爽,是气候转凉的开始,也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然而有不少人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生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有时眼睛流泪、咽喉发痒,还有人耳朵发痒等。有谚语:“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是说白露之后昼夜温差很大,此时若不注意防寒,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此夜间睡觉时要注意保暖,不要使四肢受寒邪侵犯。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状。
衣着起居
白露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变大,天气忽冷忽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秋八月,乱穿衣”的现象。俗话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如果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患肺疾。晚上睡觉时也可把凉席收起来,换成普通褥子,关好窗户,换掉短款的睡衣,并把薄被子准备在身旁备用,以免着凉患病。由于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筋骨,使经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所以,“白露不露”应防秋寒。
饮食习惯
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预防“秋燥”不光是成人的事情,孩子也要注意,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可以食用一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如:煮梨汤有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的功能;甘蔗有滋补清热的功效,用甘蔗煮水服用,对于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蔬菜的选择,也以滋阴润燥的为主,如莲藕、菠菜等。在秋燥的时节,也可多喝各种各样的粥,如杂粮粥、红枣粥、紫薯粥、莲子银耳粥等等。祝由医学中的燥病符,也是秋季所独有,因此白露后针对燥病也有了用武之地,可根据脉诊辨证后而使用。
泡脚以养肾气
一说到养肾,多数想到的就是“保温杯里泡枸杞”,但泡枸杞也是有针对性的,适合肾阴虚,而肾阳虚的则效果并不好。其实养肾还有一个简单且无需辨证的方式,那就是泡脚。从白露节气开始,天地阳气开始收敛,肾主收藏,这个时候,肾开始收藏阳气,准备过冬。若本身肾气不足,到了冬天,没有充足的气血抵御寒冷,就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耳鸣、腰腿酸软无力、尿频尿急、脱发、失眠多梦等情况。可以每天睡觉之前泡泡脚,水需要没过小腿,可以加入泡脚药包,泡完脚后,坐到床上,脚心相对,按揉肾经穴位的涌泉穴,可以用大拇指的指腹对穴位进行按揉。这个方法对于有痛经的女性朋友来说,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这样坚持练习一个月,痛经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者,也可以通过此法来改善。
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唐代】元稹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文字整理/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