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方之升陷汤
升陷汤,在中药方剂中属于补益剂,被收录于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方由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组成。
升陷汤的出处
本方始载于清代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记载此方为“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 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原方的用量为“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煎服法为“水煎,每日两次温服”。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首次提出“大气下陷”一词,并明确指出“大气”即《黄帝内经》中所谓之“宗气”。书中认为大气下陷因“多得之力小任重或枵腹力作,或病后气力未复,勤于劳作,或因泄泻日久,或服破气药太过,或气分虚极而自下陷,种种病因不同”。
可见其证病因不仅包括内伤,如劳累、久病、误治、体虚等,也可见于外感,外邪耗伤正气而导致大气下陷。此证病机以气虚为主,或兼有实证则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气机失调表现为气陷。因此,升陷汤作为治疗大气下陷证的代表方剂而被创制。
升陷汤的方义功效
原方记载升陷汤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具有补益肺气、举陷提升的功效。
方中生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故为君药;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二者助黄芪举陷升提,共为臣药;生黄芪其性微热,配以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知母凉润济之,故为佐药;桔梗具有载药上行之效,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为药中之舟楫,故为使药。
生黄芪益气升阳,桔梗、柴胡、升麻则从上中下三焦助其升发之机,举其下陷之阳气,使气复归于正。诸药合用,可令阳气上升,共奏举陷升阳之功,则短气之证可愈。
升陷汤的应用
本方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仲,或神昏健忘。
加减化裁使用:若气虚严重,可原方加人参,以培气之本。或加山萸肉,以防气之涣;若有瘀血,可原方加丹参、当归;若阴虚不足,可原方加生地黄、麦门冬;若大气下陷过甚,乃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可增加升麻用量至二钱。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表明,升陷汤多被用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疾病。
肺主呼吸机能,这是由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维系的。然而一些疾病使得肺的呼吸机能受限,继而影响宗气的形成,日久则易导致大气下陷。因此升陷汤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慢阻肺、肺纤维化、肺脾气虚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及新冠的病后调理等。
心主血脉、主藏神,其功能是赖于胸中大气的推动。胸中疾病的产生势必影响胸中大气的生成和运行,最后出现大气下线、心阳不振的表现。因此升陷汤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血虚滞型心脏神经症、顽固性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等。
此外,升陷汤还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脾虚气陷型胃下垂、肠易激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气血两虚型糖尿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后晕眩、排尿性晕厥、脑分水岭梗塞等;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淋证、前列腺增生伴尿路感染等;免疫系统疾病,如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变应性鼻炎等。
以及围绝经期功血、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慢性湿疹、疲劳综合症等疾病。
文字整理/华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