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心愿径达九天的《祝香神咒》
焚香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神农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采集具有香气的植物用于“驱疫避秽”和“敬神”。焚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诗经》中记载的周文王“升烟以祭天”的仪式,称为“禋祀”。
焚香在古代主要用于祭祀、驱疫避秽和净化环境。古人认为焚香可以与神灵沟通,达到驱邪扶正的效果。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在《九歌·山鬼》中就提到了焚香敬神。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尚香传统,有独特的祝香仪式,有“万法之中,焚香为首”之说。而香也有“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灵宝惠香,超三界三境,遥瞻百拜真香。”等充满隐喻的说法。
道教认为借助焚香向上的特性,可将心意,上达九天,奏表神明。祝香,也就是上香向神明祝祷。祝香神咒是道教的八大神咒之一,为修行者早晚功课所必念之咒,也为结坛施法及上香时所念。主要是修行者正心诚意,发愿存思,借助焚香,祷祝上天,传达于九天之上。可将修行者心中的所想、所求、所愿,通过祝香与神明沟通。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
令臣关告,径达九天。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道”,是世界万物的规律,也是修行人追寻的最终真理。《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而正心诚意,则是修行的关键。“心”乃是“见道”之关键所在。而道教中的诸香中,心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修行人最常用的。
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爇,读ruò。《说文解字》中解释“爇,烧也。从火蓺声。”修行之人通过正心诚意,再借助上香,将心意感召上帝真仙,得到神明的护佑,最终修得正果。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
“旆”,读pèi,是一种古代旗末端的装饰,状如燕尾的垂旒。此处指仙人仪仗之前的旌旗。“轩”,本义指古人乘坐的一种前顶较高、后面带有帷幕、两侧有窗的坐车,大夫以上地位的人才能乘坐此车。此处指修行者的正心诚意感动了神明,仙旗簇拥着仙驾降临。
令臣关告,径达九天。
“径”,指道路,也指方法。“九天”,《淮南子》有云:“天有九野,中央及四正四隅,故亦曰九天。”九天在道教中,被认为是神明居住的地方。修行之人在诵持《早晚功课》或诵经时,都诵作“径达九天”。高功在行持作用时,分三次进行,一次作“径达三天”,二次作“径达六天”,第三次作“径达九天”。
祝香神咒是修行者与神灵沟通的桥梁。它以道由心学、心假香传为理念,可传达诚心、表达愿望和净化身心。当香在玉炉中燃烧时,修行者的心意通过此咒传达至神明。使得修行者在焚香的仪式中,能够更紧密地与神灵相连,获得神灵的庇佑和指引,增强修行的信心和力量。此外,祝香神咒还有助于净化身心,排除杂念,安定心神,使修道者能够更好地进入冥想和修炼状态。
文字整理/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