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斋戒日
道书《云笈七签》中说:“斋者,齐也。齐整三业(身、口、意)。外则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真。”意思是持斋可以净化自我的身、口、意,提升自己的道德修为,长养内在的灵性与智慧,以致内外清明而与无上大道合而为一,永得逍遥。
道教的斋日与许多传统节日是重叠的, 如元旦、(春节)、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下元、除夕等。在《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中记载有:长斋月(正、三、五、七、九、十一月)、三会吉日(正月初七,七月初七,十月初五)、三元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五腊斋日(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十月初一,十二月初八)、十直斋日(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小月取廿七)、八节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朔望斋日(每月初一、十五),以及甲子、本命生辰日、庚申日。
为何这些日子需要持戒?因为甲子日是天上万神聚会,检阅神祇的日子;庚申日是人身中三尸神上天汇报人罪过的日子;而本命日是诸天上帝计算人功行的日子。除此之外八节日是八神记录人的善恶之日;三元日是天地水三官大帝校量人之罪福之日;三会日是三官大帝考核世间人功过之日。五腊日为先亡设供修斋之日。
斋戒,是修道的根本。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斋戒章》里说:“斋戒者,道之根本,法之津梁。子欲学道,清斋奉戒,念念正真,邪妄自泯。一切众生,捨清浄域,耽嗜荤羶而以触法。子观戒文,如世法律,欲有所犯,惧金木刑。子于戒文,精意奉持,凛然在前,如对所畏。秉心正严,灭一切想,谛听不二,可会正真。”古人斋戒,设有专门静室,闭门焚香,绝于鸡犬,要提前一日沐浴然后修持。
《沐浴身心经》上说:“沐浴内净者,虚心无垢,外净者,身垢尽除。”沐浴要求人们洗去身上的污垢,更要求人们洗去心灵的污垢,也就是洗心。心灵的污垢怎么洗呢?《常清静经》上说:“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我们把心中的各种不良欲望除去就是洗心。经过澄心遣欲的修炼,自身心灵光明朗耀,元神内守,身心清静。这样在参加宗教活动时才能与神沟通,从而禳灾灾消、祈福福至,有求必应。沐浴有时也叫“香汤沐浴”,即是在水里加上“五香”,五香都有自己的特殊作用。《沐浴身心经》上说:“五香者,一者白芷,能去三尸;二者桃皮,能辟邪气;三者柏叶,能降真仙;四者零陵,能集灵圣;五者青木香,能消秽召真。”这段经语对五香的作用说的很清楚,用五香水净身洗澡能起到去邪、去三尸、去秽气、召真灵的神功妙用。
许多经文例如《老子中经》、《邱祖垂训文》等都规定了不同戒律,无论修行中行持哪种,斋戒都是基础。戒,是祖师留下来指引修行的慈悲和方便法门。戒道无二。合于戒,就是合于道;合于道,必不违于诸戒。持一戒有一戒之果,与大道近一步;多一层神明护持。《戒经》中说,戒者,防危也。当你逾越正道的时候,戒规可以提醒回归正途,不远大道。“持戒在心,如持物在手。手中之物,一放即失;心中之戒,一放即破。”若说修道有捷径,持戒便是最畅通方便的捷径。
斋戒看似简单,实则重要,这是修心的基础,也是修行的基础。
文字整理/华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