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艾滋病的调理作用
12月1日是全世界第37个“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缩写为AIDS。中医通过汤剂、针灸、艾灸等方式对艾滋病的调理研究也已开展多年,今天就来聊一聊艾灸对艾滋病的调理。
中医将传染病统称为“疫病”,艾滋病便属于传染病的一种。从中医角度讲AIDS具有湿浊秽毒的性质,病毒长期潜伏体内,不断损耗人体正气,主要侵袭人体免疫系统,减弱破坏人体免疫力,终致五脏气血阴阳虚损,使AIDS患者丧失抵抗力,从而引发各种病症。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治疗AIDS要先匡扶正气,正盛则邪可退。祛邪不宜攻伐,当以扶正为主。《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更为具体的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艾灸就是中医治疗“疫病”中最常见的扶正祛邪方式之一。宋代的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之说。现代医学大量以艾灸对抗病毒性疾病的研究也证明:艾灸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简而言之,艾灸就是帮扶人体正气、帮助免疫重建的一种方法!所以前几年的疫情期间,也有很多医院使用艾灸的案例。
AIDS患者需要怎样艾灸?如何取穴呢?近年来关于此类的研究报告百余篇,例如《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第11期发表的一篇名为《艾灸调节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探讨》的文章中称:临床研究以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为多,主穴均选取关元、神阙、双侧足三里,艾灸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艾灸起扶正祛邪,强壮补阳的作用,对改善腹泻症状,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有较好的效果。如周立华等用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30例中29例临床痊愈,1例无效。
可以大椎、关元、神阙、中脘、肾俞、膏肓、足三里、涌泉为主穴。其中大椎穴主管全身阳气,为全身强壮穴;关元、肾俞穴、神阙穴主调五劳七伤、诸虚百损,灸之可补元气;中脘穴、足三里穴主脾胃运化之功,是强壮后天之本的要穴,能增强体力;肾为先天之本,艾灸肾俞穴、涌泉穴这两个穴位能够强肾补阳,因为AIDS患者艾灸量大,艾灸涌泉还可以起到引火下行、滋阴的作用。其中,关元、神阙、双侧足三里一定要常灸,因为这几处针对AIDS患者中经常出现的顽固性腹泻有针对性作用。
这几个穴位可谓身体健康的“掌舵人”,分别调节身体的各个脏腑器官。因为它们都是扶正的重要大穴,能提升正气、补益气血。“气为血之帅”,血行气则行,如果气血通畅、正气充足,病邪就无法入侵、壮大。当然艾灸取穴因人而异,因症而异。还要根据患者现阶段具体情况,配合选取穴位。
肺脾两虚者,要对症配合气海穴、脾俞穴、肺俞穴。气阴两虚者,要对症配合肺命门穴、俞穴、膻中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脾肾阳虚者,要对症配合百会穴、气海穴、三阴交穴、脾俞穴、膈俞穴。
AIDS患者在用艾灸调理时,除了要注意穴位的选取,还要注意时间和灸量的掌握。艾灸,是“火”和“久”有机结合,《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说:“凡灸诸病,火必足,气到始能求愈。”在选取穴位上多灸、久灸、重灸,在时间上尽量选白天,且上午施灸更好。还有很多艾灸相关的小知识以及注意事项请一定要遵医嘱,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文字整理/华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