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因之“风”:避风如避箭

时间:2024-12-07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325

古人说“畏寒如畏虎,避风如避箭”,这句话足以让我们想象到凉风的威力。

《黄帝内经·素问》说:“风者善行而数变……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风者,百病之始也。”意思就是说,风是百病之源,人先吹到风,然后在风邪的作用下,身体的各种变化,就导致了各种疾病。

图片

一、风为百病的开始

我们都知道的,人会生病,主要就是几个原因:六淫+外伤+情志。

风又为六淫之首。这句话的意思是指:“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风无形而性动,如同一把双刃剑。当我们沐浴春风时,风对我们是有益的,当我们遭受狂风暴雨或被寒风侵袭时,风对人体是有害的,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外风致病的情况,极为广泛,外可伤及肌表经络,内可损及肠腑筋节。外邪致病,风成为先头小分队,先进入人体之后,风邪又常常和其他的邪气相杂在一起,相互结合起来,病邪借风为通道,侵入人体。风入人体后一般会得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风邪袭表

肌肤体表为人身的藩篱抵御层,风邪入侵,导致卫气失和,营卫失调。出现怕风,怕冷,虚汗,咳嗽,发烧,全身酸痛,等等。

2.风邪犯肺

风邪入里,侵袭肺部,肺气失宣,咽喉肿痛。就会发烧,咳嗽,痰稀,鼻塞,流涕等等症状,频频出现。

3.风邪肌腠

风邪侵袭肌肤体表,邪气与卫气抟结于皮肤表面。因为毛孔腠理不开,皮下汗液不能透发了排出体外,闷滞在皮肤下面,导致出现荨麻疹、风疹、瘾疹、斑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等的症状。

4.风邪中络

正气不足,经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肌肤,经气阻滞,筋脉肌肤失养。有可能出现面瘫,中风,等等的症状。

5.风胜行痹

风邪与寒、湿或热邪相合,侵袭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会导致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等症状。

6.风水相博

风邪袭表,肺气闭塞,宣降失常,通调水道失职,水液不能下归肾与膀胱气化而出,聚于头面四肢。会出现眼睑浮肿,甚至四肢或全身水肿,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状。

7.风窜肠腑

素体湿热之人,外感风邪,与湿热相混,导致“肠风”,会得出现大便前出血的症状。

这是风挟病邪进入人体后,会出现的一些症状,若不加干预慢慢地发展迁延转为他症。

图片

二、现代人更要避“人造风”

上面的症状很多人看完后可能会不以为意,认为无非就是招风以后拉拉肚子、感冒几天,最严重也不过是中风面瘫,不值得大费周章的预防,其实不然。

古战场上有一种不治之症叫做:“卸甲风”,是指将士身穿厚厚的铠甲作战,打完仗之后浑身是汗,贪凉的武将们于是将厚厚的铠甲去掉让热量随风飘散。但突然脱掉铠甲,导致身体受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阻,引发卒中或心脏病。所以古人特别讲究防风、避风,风邪伤人危害极大,堪比中箭的程度,因此一定要小心谨慎。

现代人吹室内风、人造风的时间要更多,比如说在大量运动后或者夏日从蒸笼般的室外进入室内,立刻去吹电扇或者进入空调制冷的环境,是很容易导致脑梗、心梗的发生,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清朝的石天基在其著作《传家宝》中有记载:“风邪之伤心也,入筋透骨,如油拌面,进易出难。”

风的特性,是“无孔不入”,正常情况下,毛孔闭合,风邪还不会轻易的击穿人体的防线。但是出汗之后,毛孔大开,这个时候风邪直接侵入,钻筋透骨,好比城门大开,外贼涌进,不仅仅是石天基所说的“伤心”,其实五脏六腑、经脉皮骨皆伤。风邪袭人之后,体表温度降低,再加上自身的汗液水汽,风邪又会混合着寒湿一起侵袭,一受寒,毛孔很快又闭合,好比贼人进入城里之后,城门又迅速关上了。这个时候坏人进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里面的老百姓就遭了大难。

风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因此,会养生的人,不会让风直接吹到身体。在练功时也是一样,不管在户外还是室内,避风是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

文字整理/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