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人物 | 小仙翁:葛洪

时间:2024-12-26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350

葛洪(283年-34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时期著名的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科学家,世称小仙翁。葛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肘后备急方》,内容包括各科医学。

抱朴其号

公元283年,葛洪生于句容县,家中原为三国吴国门阀。其祖葛奚曾经在孙吴担任大鸿胪,叔祖父是三国方士葛玄(亦称葛仙翁),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后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父亲葛悌,入晋后,曾为邵陵太守。葛洪是家中第三子,13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生性寡欲,不好荣利,穷览典籍,涉猎甚广,尤好神仙导引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常常读书至深夜。后师从葛玄弟子郑隐学习炼丹术,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受其神仙、遁世思想所影响。“朴”指平真、自然。“抱朴”即保守本真,葛洪以“抱朴子”为号,以示抱朴守质,不为物欲所诱惑之志。

弃官从医

西晋太安二年(303年),石冰于扬州起义,葛洪被大都督顾秘任为将兵都尉,因破敌有功,迁伏波将军,后葛洪绝弃世务,服食养性,修习玄静。东晋开国后,朝廷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然葛洪对仕途并不热衷,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自感“荣位势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去其不可留也”,后经刺史邓岳挽留,隐居罗浮山。隐居期间,阅读大量医书,注重分析与研究,在行医实践中,总结治疗心得并搜集民间医疗经验,以此为基础,完成了百卷著作《玉函方》。由于卷帙浩繁,难于携带检索,便将其中有关临床常见疾病、急病及其治疗等摘要简编而成《肘后救卒方》,使医者便于携带,以应临床急救检索之需,故此书堪称中医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图片

伴侣鲍姑

鲍姑(309年-363年),小字潜光,其父亲是当世高道鲍靓,字太玄,曾任南海太守。葛洪拜其为师,后鲍靓将其女鲍姑许配于葛洪。鲍姑与葛洪结为夫妻后,共同研究医学和炼丹术,并到广州一带采集丹砂等20余种药物。现南海西樵山附近的仙岗还存有他们早年炼丹的遗址。鲍姑一生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所辖南海郡的番禺、博罗等县。她医德高尚,擅长灸法,尤精通艾灸法,善于医治赘瘤与赘疣等病症,为百姓解除病痛,被尊称为“女仙”、“鲍仙姑”。363年(建元元年)鲍姑患急病辞世(一说在罗浮山玉鹅峰千丈岩采药坠岩身亡),同年,葛洪仙逝。众所周知,葛洪不会灸术,但他的《肘后备急方》全书记有针灸方109条,其中灸方占99条,这些应该是鲍姑贡献所编写。

《神仙传》

葛洪撰写的《神仙传》,是继秦阮仓《列仙图》、刘向《列仙传》之后,最具影响的道教神仙传记。葛洪曾说“秦阮仓所记有数百人,刘向所纂又七十一人。今复录集古之仙者,以传真识之士云。”葛洪的《神仙传》,广泛取材于仙经道书及民间传说,记载了94位古代道教人物或贤德高士的主要事略,讲述语言通俗、想象丰富,描写的神仙或高道都情感饱满,故事大多数以飞升羽化作为结尾,体现了道教对长生成仙的理想与追求,证明了的确有得仙之人,神仙之道可以学得。正如《神仙传》自序中所提“仙化可得,不死可学”。作为一本完备的神仙传记,《神仙传》对战国以来的神仙思想进行了系统总结,使道教神仙信仰理论化,为道教阶级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增加凡人修道成仙的事迹,说明只要坚定道教信仰,普通人也有成仙的可能。同时《神仙传》也蕴含了道教炼养、医学知识等,梁朝道医陶弘景就是因为《神仙传》才开始研究炼养之术,很多医书中常用的典故都出自《神仙传》,如“杏林”一词就是医术高明的誉称。

《抱朴子》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其内容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道经的各种书目,说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抱朴子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体现了葛洪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基本思想。其内容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总之,《抱朴子》将玄学与谶纬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与符、儒学与神仙统统纳为一体之中,从而确立了他的神仙理论体系。

《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葛洪摘录其著作《玉函方》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肘后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肘后”,意思是放在手肘后,随时可拿起来翻看;“肘后备急方”就是指可以常常带在身边的应急实用手册。内容包括内科杂症、外科急症、传染性热病、寄生虫病、五官、妇、儿等,记述了各种急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药、针灸、外治等法,书中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螨等的描述都属于首创,尤其是倡用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被认为是中国免疫思想的萌芽。《肘后备急方》蕴含了丰富的医学、护理学思想,保留了许多至今仍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和技术。《肘后方》在中医史上的价值可以与《伤寒论》并列,《伤寒论》是经方一路的创始之作和代表作,《肘后方》则是简验方一路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作。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凭借青蒿素冷取法而获奖。而其研究思路灵感就是受到葛洪《肘后备急方》里“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汗,尽服之”的启发。屠呦呦说:“如果东晋时期就有诺贝尔奖的话,我想,葛洪应该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医者。”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7月12日第09版:“《肘后备急方》古代急救手册,今天还在救人”。

杭州葛岭

在浙江杭州风景秀丽的西湖北岸,有一座小山,名为葛岭。相传葛洪游历海内,因喜西湖山水之秀,遂在此停留。他常为百姓采药治病,遇到时疫,会将炼制丹药投于井中,病患者饮水自愈,他还开通了山路,以利行人往来。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便将葛洪住过的山岭称为葛岭。后又以葛洪道号“抱朴子”而修建“抱朴道院”,一直留存到现在,这些遗迹不仅给杭城留下了丰厚的道教养生文化,也对当地中医药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图片

主要成就

1.道教理论

葛洪在道教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抱朴子内篇》中,他继承和总结了东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如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为后世道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医药学

作为道士,葛洪也精通医学,并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他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无法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而在医药学领域,葛洪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他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功效等,都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洪还特别强调灸法的使用,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明了各种灸法的使用,使得不懂针灸的人也能使用,这种对灸法的推广和普及,也让传统医学有着更为切近生活的属性。

3.炼丹术

作为道教丹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葛洪致力于炼丹术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而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这种对化学反应可逆性的认识,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在《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和《黄白》篇中,他系统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详细介绍了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后世研究道教炼丹术提供了重要的文献。

【葛仙翁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天台得道。阁皂成真。昔受东华。复转西蜀。诏命玉京金阙。位登太极仙班。慈怜拯拨于沉沦,恩念普资于苦爽。葛天氏遗风显著。勾漏令丹砂俱存。括苍仍游。罗浮乃止。修间玉笥。修理金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玉京。东吴太极左宫仙翁。雷霆玄省。天机内相。玉虚紫灵。普化玄静。常道冲应。孚佑真君。垂恩广救。慈悲大帝。度人无量天尊。

文字整理/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