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教五戒

时间:2025-01-02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600

谈到戒律,基本上所有宗教都有各自的戒律。道教也不是目前网络上说的“主打一个随心所欲”、“不服就干”、“死道友不死贫道”,此说法不知出自哪本经典?来源于哪位祖师的语录?想必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而创作出来的。道教也有自己的戒律,道教的戒律既不是“违反人性”,也不是“自讨苦吃”,戒律是对我们修行人的一种保护,可防非止恶,所谓:“戒者,防也,防其失也”,而且守戒亦有各种功德利益。

三皈五戒是道教基本的戒律,对道教修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三皈这期先不谈,我们讲一下五戒。到底什么是五戒呢?

何为五戒

《太上老君戒经》记载:“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是为五戒”。五戒即老君五戒,包括: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戒。

个人认为老君五戒也罢,其他戒律也罢,皆旨在使人内心清净,心不妄动,易与大道相应也,戒的根本意义在于:戒心而不动也。若表面不作恶行,但心污浊,不称为真持戒。

图片

我们下面具体看一下戒律的含义。

戒杀:

《太上老君戒经》云:“戒杀者,一切众生,含气以上,蜎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蜓蚰,咸知避死也。” 

由此可见,道教倡导的不杀,不仅包括人,也包括动物等,但有人会有疑问,那么是不是一切带有生命的物体,都不可以杀?祸害庄家的害虫,也不可以杀吗?凡事不可以矫枉过正,如果把不杀生搞极端一点:一切生物皆不可以杀。那么人类是无法生活的,因为烧水会烧死细菌,人类呼吸也会杀死细菌,总不能不呼吸吧,道教的不杀生,旨在培养慈悲心,倡导爱护生灵,慈心于物,而不可极端化。

“是故不杀者,乃至无有杀心。夫杀心之起,起於不戒,遂至增甚。今言乃至无有杀心者,自微自防也。自有虽不手杀,或因人行杀,或劝人行杀,或看人行杀,或使人行杀,而心不为恶,皆同於杀也。所以然者,皆由有杀心。若其不戒,终不能成就者也”。

此段是说,不仅不杀生,还应不要有杀心,这也是为了防止杀生行为的出现。同时,不要劝人、看人、使人杀生。

戒盗:

“戒盗者,一钱以上,有主无主,非己之物,皆不妄取。在地地官,在水水官,在人人主,如是则无无主之物。此言无主者,谓当时无志护也”。

“谓贪盗之人,始於小窃,小窃不戒,遂至大取。或因公利私,或凭法招物,或依恃势力,封山畋泽,或诱说痴愚,以役其力。如此而得,皆非正理,同於盗,故云乃至无有邪取。明非正偷盗也,贪婪皆是者也”。

凡不属于自己的物品都不要据为己有,又强调小窃不戒,会发展成大的偷盗,亦不可因公利私、凭法招物等。其实,偷盗是贪心作祟,戒偷盗,其实旨在戒贪心。

戒淫:

“戒淫者,非夫妇。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犯。夫妻虽非犯戒,过亦为淫犯”。

“不淫,乃至无有邪念。淫者,皆由放恣,或男或女,情欲不一。寻五戒之重,莫过於淫,亡身丧家,故不复论。又有不畏罪网,因法媾欲,外托奉道,内实淫浊。如斯之徒,实为巨恶。故云,乃至无有邪念。自非夫妻而行淫者,皆为邪也”。

邪淫,指非夫妻之间,若是出家人,无正淫、邪淫一说,应完全戒淫,不可以结婚,夫妻之间虽不是邪淫,但过度纵欲亦属邪淫。

邪淫之事,小则毁人名节,大则害人家庭,另外,邪淫纵欲对修行、身体是有害无益的。吕祖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通关文》:“凡人一见美色,魂飞魄散,淫心即动,欲火即起,气散神移。形虽未交,而元精暗中已泄。性已昧,命已摇,而况在色场中,日夜贪欢,以苦为乐,以害为快,如渴吃咸鱼,其渴更剧。有日油涸灯灭,精竭人亡”。

以上皆是说的淫心、纵欲的弊端,修行之人,不可不慎。

戒妄语:

“戒妄语者,若不闻不见,非心所了而向人说,皆为妄语。所说事与心相违也。复有绮言謟曲,反覆两舌。”

“不妄语,乃至无有漏泄。真实之心,则无私恶。无私恶,故无有隐讳。无隐讳,复何漏泄也。如是可谓成也。”

此处说的妄语戒是指:不是自己所见所闻,自己没有完全明白就向别人解说,以及口是心非,绮语两舌,骗人骂人等,都算是妄语。

戒酒:

“戒酒者,非身病,非法礼,皆不得饮。身病,谓己身疾,比应以酒也。法礼者,明非世俗候会及鬼神之胙。若尊卑之礼,真灵之飨,则不至於失之者也。”

“戒中淫酒,能生五恶。淫则奢,奢则贪,贪则盗,盗则欺,欺则惧,惧则杀,此并淫之所能至也。酒能发狂,又能淫。”

经中所说酒戒指:除了身体患病需服用药酒或是遵循礼制需要饮酒之外,都不能饮酒。为什么戒酒呢?酒本无恶的性质,不像杀盗淫妄,本质为恶,然而酒后容易引发杀盗淫妄等恶,又酗酒对修行无益,故而戒酒。 

图片

五戒的意义

以上介绍了五戒,那么五戒对我们有哪些意义呢?

《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且经中说受持五戒可获得“众所恭敬”、“见者欢喜”、“常蒙利养”、“一切归仰”、“其智深微”、“处在清静,四大完坚”等功德利益。

另外,持五戒十善,可获善神庇佑,如《云笈七签》卷37《斋戒部》记载:“凡人常行此五戒、十善,恒有天人善神卫之,永灭灾殃,长臻福祐,唯在坚志”。

如果违反五戒有哪些不利呢?

《太上老君戒经》:“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祥;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五帝为帝王更治,五行相生,随方受任,若失戒暴虐,则国祚不长,身不获寿也。在人为五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

而人犯五戒,会损伤五德及五脏。经云:“故杀戒者,东方也,受生之气,尚於长养,而人犯杀,则肝受其害……盗戒者,北方也,太阴之精,主於闭藏,而人为盗,则肾受其殃……淫戒者,西方也,少阴之质,男女贞固,而人好淫,则肺受其沴……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阳之气,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则心受其毒……妄语戒者,中央土德信,而人妄语,则脾受其辱。”

经云:“生不受戒,唯恶是行,恶业增长,则沦三涂。备加五恶,无有休限。其有五恶者,则入地狱,备五苦之报,无有休息及年限也。经云:三涂受报,近者一劫。”

按经中所说,如果犯严重的杀盗淫妄酒,死后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且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投生善道。纵然投生人道,也会出生在偏远未开化之地,且因犯杀戒的原因导致自己短命伤残;因犯淫戒,导致夫妇丑恶、不贞廉;因犯盗戒,导致贫穷、失财;因犯妄语戒,导致说话无人相信、亲友远离;因犯酒戒,导致愚钝,被众人轻慢。

综上所述。五戒是清心之良方,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能持此五戒,可益算延龄,天神护佑,不失人身。作为修行人应该严持五戒,不仅不做杀盗淫妄酒之事,同时还应注意不要起杀盗淫妄酒之心,诸位共勉。

文字整理/华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