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与中医的那些爱和恨

时间:2025-01-02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254

人们在讨论中医的存废问题时,总喜欢把鲁迅搬出来,常喜引其在《呐喊》所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那么,鲁迅究竟是如何对待中医的呢?不妨把时间拉长并跳出那些文学作品来探究他的所言所行。

一、鲁迅笔下庸医害人之恨的由来

大致在1925年之前,鲁迅作品中出现的中医都是反面人物,都是被讽刺挖苦的对象。小说《明天》里有一个只收钱不见效的庸医,《狂人日记》里的何先生被描写为吃人的“刽子手”。

鲁迅之所以批评中医,一者因鲁迅的父亲曾因当地中医治疗无效而亡,“不但自己被弄得狼狈不堪,而且家庭也由小康而坠入困顿”。这些惨痛的记忆和沉重的负担,在幼年鲁迅的心里,曾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1925年写的《坟·从胡须说到牙齿》谈到自己先前对中医的不满:“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挟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心存怨恨,在作品中对其鞭挞讽刺也就不奇怪了;二者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下,鲁迅是当时反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先锋,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势必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批判对象。

图片

二、一边猛烈抨击一边研究

尽管鲁迅早期对中医进行抨击,但他并没完全视中医为无用之物,反而还在进行研究和应用。鲁迅身体多病,从1913年《鲁迅日记》里描述,这一年中1月、2月、3月、5月、8月、10月、11月、12月各月他都有生病的记载。许广平回忆:“以三十三岁的青壮年时代的鲁迅,就因‘五日不处于忧患中’,折磨得他‘胃痛’‘神经亢奋’‘头脑岑岑然’‘齿痛’‘头痛身热’‘咳嗽’。”

因身体多病,他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时不时地用中医方法疗病。如日记载:1912年11月10日“饮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1912年11月23日“下午腹痛,造姜汁饮服之”;1916年1月22日“晚因肩痛而饮五加皮酒”。

鲁迅虽然有嘲讽中医的言论,但同时也在读一些中医古籍,做过一些研究。如《鲁迅日记》载:1914年9月12日“买《备急灸方附针灸择日》共二册”,此书是急症灸治之专著,具临床实用性;1915年2月21日“至书肆买《毛诗稽古编》一部八册,景宋王叔和《脉经》一部四本”,《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1923年2月2日“午后往留黎厂买景元本《本草衍义》一部二册,二元八角”,此书是学术价值很高的本草学著作;1923年2月26日“下午其中堂书店寄到《巢氏诸病源候论》一部十册”,该书是中国最早论述病因和证候的专著;1923年4月27日“上午往高师校讲。往直隶书局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部二本,一元四角”,此书是针灸学的宝贵资料;1927年8月2日“买《六醴斋医书》一部二十二本”,此套医学丛书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

三、观念渐变,评价客观

随着年龄与阅历增加,鲁迅对中医药的认识逐渐变得较为冷静和全面,对中医药也有较为客观的评价。

他在《南腔北调集·经验》中写道:“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偶然翻翻《本草纲目》,不禁想起了这一点。这一部书,是很普通的书,但里面却含有丰富的宝藏。自然,捕风捉影的记载,也是在所不免的,然而大部分药品的功用,却由历久的经验,这才能够知道到这程度……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时竟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累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

图片

许广平在《追忆萧红》一文中记载,1932年,她背着鲁迅用乌鸡白凤丸治好自己患了几个月的带下病,使“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的经验药品也打破成见,而且拿我这回的经验告诉一些朋友,他们的太太如法炮制,身体也好起来了。《略谈鲁迅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二事》中还描述:鲁迅与周建人兄弟俩在茶余谈话,常涉中医和中草药。“鲁迅非常称赞《验方新编》上的一些药方,曾经亲自介绍一位朋友用它治疗孩子的疝病。他自己曾经生过‘抱腰龙’的病,在乡间也用一种简单的药物治疗好了。”“有时还把中医中药治病有效的点滴经验,向医学刊物写出介绍。他常常向周围的人称谈过一种叫‘草头郎中’的医生,以为他们用几样简单的生草药治病,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这些医药,因为没有得到重视,所以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或者因为年久失传因而湮没无闻,对这一点他曾深表惋惜,以为没有人来对它加以整理研究,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由上可见,尽管鲁迅对中医持有批判态度,但他的观点并不代表对整个中医学科的全盘否定,他主要是批评的是封建社会里招摇撞骗的庸医,有些庸医以所谓的“祖传秘方”为名,行骗生财,无视病人的生命。通过以庸医反映封建社会众生相和丑恶现象的重要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无知和道德沦丧,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鲁迅即使在批评中医的年代里,仍在读中医之书,用中医之法,感受中医之效。可见鲁迅所反感、反对的是他所经历的庸医,抨击的也是中医里的糟粕。引用鲁迅的话反对中医,这是断章取义。但是《呐喊》的传播之广、声名之盛,远比《南腔北调集》和《许广平文集》要多,所以许多人只知道鲁迅曾经痛恨中医,却不知道他后来的改观。直到今日,鲁迅还常常因对中医的污蔑而受到诟病,这就是以偏概全、妄下结论的代价。

文字整理/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