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上篇):我能掌控我吗?
“神”在中国文化里有着丰富的内涵,此处所说神经系统,对应英文为nervous system,是解剖后可通过肉眼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有形”之物。这个有形之物可以调节和控制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活动,那么其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一起聊聊。
神经系统的构造
“神经系统”这个名称来源于“神经”一词。神经是由若干神经束汇聚而成的结构,神经束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神经纤维则由神经元的部分结构组成。
神经元,又名神经细胞,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的结构与其他细胞相似,突起则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较长的突起以及包裹在其外面的髓鞘和神经膜一起构成了神经纤维。髓鞘和神经膜则是由另一类重要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支持等作用。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组成了神经组织,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织成分,主要分布于脑和脊髓。在脑和脊髓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称为灰质;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称为白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的结构称为神经核。脑、脊髓和分布身体各处的神经共同组成了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方便交流和学习,可从不同角度将其区分。按位置和功能不同神经系统可为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脊髓相连的脑神经和脊神经。按功能不同,周围神经可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负责将神经冲动传入中枢,又称传入神经;运动神经则负责将神经冲动传出中枢,又称传出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又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内脏神经系统。它们的中枢部都在在脑和脊髓,周围部则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两类。躯体神经主要分布于皮肤、骨、关节和骨骼肌等部位,细分为躯体感觉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细分为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按功能不同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其功能活动十分复杂,“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反射指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对内部或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完成反射的形态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和效应器不是某个单独器官,感受器一般指感觉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的末端)与其他组织共同形成的特定结构,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的总称,能够接受中枢发出的指令并做出反应。刺激由感受器转变为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递到中枢进行信息处理并发出指令,指令信号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做出各种反应,一个基本的神经活动便完成了。
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又称简单反射,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其反射中枢在脑干、脊髓,属于低级的神经活动,如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婴儿吮吸反射、心跳反射、呼吸反射等。条件反射又称复杂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其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属于高级的神经活动,如红灯停,绿灯行。一般认为个人意识的产生与大脑皮质有密切联系,这个意识“我”通常很难控制自身的非条件反射。
总之,神经系统的非条件反射对于保障自身的基础生理机能至关重要,而条件反射对“我”应对复杂的生活环境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管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都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下篇我们一起聊聊。
文字整理/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