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不治会怎样?

时间:2025-02-13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34

人们常说,有病一定要去治!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疾病。身体上出现了各种“不舒服”时,觉得自己扛一下就能抗过去。比如这两天牙齿有点上火,脸上起了几颗痘痘,没事儿,过两天就好了;老腰有点酸了,膝盖骨有点疼了,没事儿,这是天气预报,等雨下下来就好了。

……

那是不是只要得了病,不管大小,都需要去医院找医生看看?要么讳疾忌医,要么小题大做。面对日常生活中极其容易出现的极端情况,先想清楚,得了病以后,不治会有什么结果。

结果很简单,就两个:会死和不会死。那我们先从严重的开始说:

一、得病不治会死。

这类疾病的如果不去治,通常面对的结果就是“斩立决”或“秋后处斩”。

我们先说说会导致快速死亡的疾病。这类基本上都是病情危重的重大疾病,或者是突发情况下危及生命的外伤。面对这种情况,绝大部分人都知道要以最快速度送医院。比如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坠外伤、急性过敏和中毒等,这个时候,就是跟死神在赛跑,时间就是生命。

图片

其次就是病情很重,如果得不到医疗控制,就会在短期内死去。比如已经病发的胰腺癌、晚期肝癌、病发状态的狂犬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病发速度快,通常几周至几个月之内就会失去生命。

还有一种就是病情得不到控制,短则只有一两年,长则只有三五年存活期的疾病。比如某些癌症的中晚期、较为严重且已经有并发症的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脑卒中等。这类病,如果得到有效治疗,是可以尽可能延长生命时间的。

二、得病不治也不会死

这里说的“不会死”也得看什么情况。从临床实际来看,大致分为这么几种:其一,虽然不会死,但活着很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其二,在较长时间段内可以维持现状,能够带病正常生活;其三,能够自愈的。这几种情况我们分别展开说说。

先说说死不了,但活着很痛苦,影响生活质量的。比如说骨关节类疾病,这类疾病不影响生命,但活动受限制不说,还会感受到筋骨传过来的不适痛感。比如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此外还有皮肤类疾病,比如过敏性湿疹、光敏性皮疹;鼻炎、耳鸣、偏头痛、生理期疼痛等等。此外,还有精神类和情绪类的疾病,此类疾病虽然都可以带病生存几十年,但需要随时用药,以及时刻忍受病痛的折磨。

还有就是既死不了,又没有太大痛苦,对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太大妨碍,完全可以轻松带病生活的疾病。比如,最常见的就是近视、龋齿、脚癣、以及轻度的贫血或营养不良等疾病。此外,还有比以上那些病情程度稍微严重一点,也可以带病生存,但需要经常去复查的疾病。比如体内的结石、结节,还有轻度的前列腺增生、脂肪肝、子宫肌瘤、失眠等。这类疾病如果是轻度的,经过医生评估其实是可以不做医疗干预的,但需定时复查,保证病情不加重。

最后就是可以自愈的疾病。常见的就是普通感冒、轻度的口腔溃疡、咽喉炎或者轻度腹泻、呕吐,以及轻度的皮外伤等。通常几天后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恢复健康了。

要知道这世上几乎没有完全不生病的人。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更好保养身体,需要适应与如何与疾病共存。请以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此外,乐观正面的心态也非常重要,有助于减轻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谨遵医嘱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片

我们也要意识到,病情是不断变化的,被忽视的小病可以变成大病,得到有效治疗的大病也会变成小病。而对于那些已经危重的疾病,则必须及时就医,切勿掉以轻心。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更好地保养身体,与疾病共存,既不讳疾忌医,也不过度紧张。

比如常见的糖尿病,相信读者朋友身边肯定会有几个糖友,他们大多也生活正常,跟普通人一样上班下班、社交旅游等,得病后数年都没有什么感觉,无关痛痒。但如果对病情完全不控制的话,那相关并发症如心衰、肾衰、失明、糖尿病足等的到来也是迟早的事情。

又比如子宫肌瘤,这个在临床上是良性的话,就不会致死也不会影响生活。但如果得病后还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状态,那这个“无关痛痒”的疾病,也会慢慢“发挥作用”,如出现月经量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痛经、影响受孕,甚至肌瘤会慢慢长大开始压迫膀胱和肠道。

所以,没病咱就好好保健身体,万一得病了,咱也不要害怕,该在家休息就好好休息,该上医院就去医院。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从不一概而论,“有病就得去治”,其实也不全对,得视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作为普通非医学专业的人士,本着对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负责的原则,只要是得病了,不管大病小病,都认真的了解一下,听听专业医师的意见总是没坏处的。只有深刻理解了疾病的性质、自身个体的差异,明确清楚这个病“不治会有怎样的结果”,再来考虑具体应对措施。

撰稿人/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