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方之羌活胜湿汤

时间:2025-03-01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522

羌活胜湿汤,在中药方剂中属于祛湿剂,被收录于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方由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甘草组成。

羌活胜湿汤的出处

本方出自金代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原文记载为“如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背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者,乃足太阳经之不行也,以羌活胜湿汤主之”。

其药物组成用量为“羌活一钱,独活一钱,藁本五分,防风五分,甘草五分炙,川芎五分,蔓荆子三分”,制法与服法为“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

后世所记载羌活胜湿汤的经典古籍如《奇效良方》、《丹溪心法》、《医学正传》、《女科撮要》、《景岳全书》、《医灯续焰》、《金匮翼》等,其方剂组成与《内外伤辨惑论》原方记载相同,主治以外感湿气所致病证为主,并在历代医家使用过程中有所扩展。

另外,在《普济方》、《古今医统大全》、《医宗金鉴》、《张氏医通》、《医级》等典籍中,羌活胜湿汤出现异名的情况,被称作通气防风散、通气防风汤和胜湿汤。

图片

羌活胜湿汤的方义功效

本方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症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等。

此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居湿地,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因此方中以羌活、独活共为君药,二者味辛苦而性温,皆为辛苦温燥之品,可祛风燥湿散寒、通利关节;以防风、藁本为臣药,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以川芎、蔓荆子为佐药,即可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再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纵观全方,羌活善祛骨节疼痛,独活长于治风及燥湿,防风通治一切风邪,藁本尤善治巅顶疼痛,蔓荆子行祛风止痛之用。以辛苦温散之药为主,辅以川芎活血行气,和以甘草一缓六味。诸药同用,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共奏祛风散邪、通痹止痛之效。

羌活胜湿汤的应用

《内外伤辨惑论》中记载羌活胜湿汤主治“背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者”,后世医籍的记载也多以腰似折、项似拔、脊痛、项强、上冲头痛、一身尽痛、不可回顾、肩背痛等痛证为主。

另有医籍如《金匮翼》、《古今医鉴》、《医林一致》等,将羌活胜湿汤的功效主治扩展到了外感湿气所致的病证,如风寒湿痛挟热、风湿、中风挟湿化肿、风湿搔痒、汗证等。

加减化裁使用:若身重,腰沉沉然,经中有寒湿者,原方加酒洗汉防己五分,轻者附子五分,重者川乌五分;若身重,腰沉沉然,经中有湿热者,原方加黄柏一钱,附子半钱, 苍术二钱;若湿邪较重,肢体酸楚甚者,原方加苍术、细辛以助祛湿通络;若郁久化热者,原方加黄芩、黄柏、知母等清里热。

在现代医学临床应用中,羌活胜湿汤主要被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型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面神经麻痹、偏头痛、头痛、过敏性紫癜等病症。

文字整理/华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