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支持中医问诊,该如何向AI提问?

时间:2025-03-03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402
2025年1月27日,一款完全由中国人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DeepSeek登顶中美苹果应用商店榜首。“引发了各行各业将本行业与 DeepSeek 相融合的趋势。其中中医问诊,备受大家关注,有大批网友晒出了自己在DeepSeek上的问诊j尽管结果。一股“AI神农”“大模型扁鹊”的风潮医疗界兴起。“硅基扁鹊”的流行,带有一定的娱乐色彩,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人们对中医的认可与重视。

一、DeepSeek的优势
DeepSeek相较于其他通用型AI,在中医领域的优势在于:
1.有丰富的中医数据储备:DeepSeek在预训练阶段,专门整合了海量中医古籍、现代文献、临床案例及药典数据,能精准理解古籍中的生僻术语。
2.中西医结合的知识图谱:DeepSeek内置中西医交叉知识图谱,可结合现代医学数据(如化学成分、药效实验)验证中医理论。
3.精准的中医术语理解:DeepSeek通过中医术语强化训练,能区分“阴虚火旺”与“阳虚外寒”等相似概念的细微差异,生成内容符合中医辨证逻辑。
4.多维度辨证输入:DeepSeek支持多维度辨证输入(症状、舌象、脉象、体质等),生成个性化方案(如“肝郁脾虚型失眠”的用药建议),可结合地域、季节等外部因素调整建议。
对于中医小白,或者是想了解学习中医的人来说,使用DeepSeek来辅助诊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用DeepSeek辅助诊断,最重要的就是会问问题,这也是所有通用型AI的使用要点。使用DeepSeek问诊就最好能将症状转化为中医术语,这样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那么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人来说,应该如何提问呢?

图片

二、如何向AI提问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重点是诊断出疾病的症候,因此准确、完整地收集四诊(望闻问切)信息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除了最后的脉诊需要专业的学习,其它的诊断都可以用语言来进行描述。这样就可以让DeepSeek,通过多方面的描述了解你的症状。
中医中的《十问歌》可以用来作为描述症状的参考。“十问歌”始见于《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清代陈修园又将其略作修改补充。后来随着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又进行了修正。
“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过参。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并胎产。小儿传染接种史,疹痘惊疳嗜食偏。”
一问寒热。有无怕冷,怕风,还是怕热,有无发热。
二问汗。出汗是正常,还是多,少,或不出?全身还是局部?出汗后怕风吹吗?出汗后感觉凉吗?稍微一动就出汗吗?晚上睡觉出汗吗?
三问头身。也就是全身比较显著的症状。比如是否头疼、头晕?面部哪个部位发红、起痘?眼皮水肿、牙龈出血、鼻涕鼻塞、口臭口苦、咽喉疼痛、咳嗽有痰等都是头部症状。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皮肤过敏、手脚冷热、下肢浮肿、皮肤干燥等都是身上症状。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四问二便。就是大小便情况。大便便秘、成条、软烂,还是稀水?次数如何?肛门感觉如何?小便白天次数、尿量多少?什么颜色?夜尿几次?有尿频、尿不尽、尿血吗?男性生殖方面有没有问题?
五问饮食。基本饮食状况,胃口如何?
六问胸腹。胸口、肚子有没有不舒服?胃胀、胃痛、嗳气、泛酸吗?有肠鸣吗?
七问聋(耳朵)。有耳鸣吗,耳背耳聋吗,听力如何?
八问渴。口渴与否、口渴的程度以及口渴的时间等。
九问旧病十问因。描述既往病史和当前病情的诱因,比如:以前有类似的情况吗?有家族史吗?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吗?开过刀吗?输过血吗?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吗?
妇科单独问诊月经周期,有没有不准时,提前还是推后,月经天数,量,疼痛,血块,颜色。白带量多还是少,颜色,有无异味。
小儿加强问诊需记录预防接种史,以及接种后的反应情况。疹痘、惊厥、抽搐、疳证、偏食、嗜食等症状。
以上是主要问诊的方面,还可补充望诊的内容。比如形态,脸色,眼睛,舌,皮肤等的颜色和状态。亦可补充闻诊的内容,包括听声音和气味两个方面。
将所有的症状描述给AI,让它能看到、听到、闻到,1分钟之内就能给出诊断。经目前部分专家的评估,DeepSeek的建议,基本达到了中医初学者的水平,包括中药煎服方法、注意事项也都基本符合临床。

图片

三、AI会取代中医吗?
虽然目前DeepSeek中医问诊实测效果还不错,但是不建议以此“照方取药”,用来治病。中医师需要依靠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目前的AI水平无法完全替代其独特价值。
因为DeepSeek给出的治疗方案是教科书或者临床指南中的统一用量,而非根据个人实际体质制定的,风险不易评估。经验丰富的中医,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组方和剂量的加减。这不仅是与AI的区别,更是治病疗效的关键。所以不能直接将DeepSeek的结果用于临床治疗。
所以如果一定要问AI是否会取代中医,那只能说,会取代掉一些学艺不精,只会照搬书本的庸医。真正的好中医,是很难被取代的。因为这些医生的经验用方以及经验用量,大数据库里可没有,都在口口相传和临床应用之中。
更不用说,还有已经传承了千年的,以祝由术、采炁、练炁、运炁、导炁为核心的道医体系,更是大数据模型的盲区。所以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医,AI只会是学习路上的最强辅助。
文字整理/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