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捷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时间:2025-03-27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45
说到修行,人们通常的印象是隐居山林、远离尘世。需要择环境清幽处,远离尘世喧嚣。每天诵经练功,不断体悟道的奥秘与天人合一的境界。然而,自古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修行之路充满着各种考验与变数,能真正得道,甚至飞升成仙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得道之路如此漫长,难道修行就没有什么捷径吗?也是有的,简单的说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道教主张“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修行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既要勤加修习,明理悟道,又要积功累行,济世度人。二者紧密结合,如阴阳相生、缺一不可。
一、勤加修习,明理悟道
1.经典研习,以文载道的根基。
《道藏》作为道教经籍的道教经典大全,自南北朝起便开始编纂,历经朝代更迭,不断增补完善,最终形成了庞大的道教文献体系。特别是其中的《道德经》《庄子》《周易参同契》《抱朴子》等经典著作,包含了修行中的哲学内核和理论基础。经典研习不仅是修行的理论基础,也是对心性和悟性的不断磨炼。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曾强调:“不读丹书,难通玄理”,足见经典是开启修行之门的钥匙。

图片

2.丹道修炼,性命双修的过程。
道家内修的代表方法,是内丹术。“内丹”,并不是如有的影视剧中所示,有一个圆圆的丹药在身体内。而是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指导,以人的身体为丹炉,修炼精、炁、神等,在体内充盈并圆融。《黄庭内景经》有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不同的法脉,有不同的传承,内丹术的修习方法并不一样。一般来说,内丹术有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几个阶段。
医圣道医的内丹养生功,传承自萨守坚天师,通过以秘法引入日月星辰和法脉祖师能量,培育壮大自身阴阳五行之炁,熔炼阴浊之质,逐步实现由后天逆返先天,直指道家丹道修行本原。长期修行能够改善五脏功能,充盈元气,振奋精神,益寿延年,是通往修真之境的大道通途。
3.法术修持,通神济物的桥梁。
道教中有很多传承的法术,在普通人看来非常的神秘,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事实上道教的符箓、斋醮、雷法、祝由等,是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以“炁”为媒介,沟通自然能量的技术体系。道教法术的本质是,借天地之力助人助己,实现社会价值。但若缺乏德行根基,以此作为敛财手段,则早晚会遭到反噬。规避心术不正者的滥用,也是道教坚持“法不轻传”的原因之一。
二、积功累行,济世度人
《太上感应篇》开篇即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道教将行善积德视为修行的“外功”,通过在世间多行善事、积累功德来实现成仙。“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道教认为,每一次善举都是积累功德,也是不断积累通往成仙之路的能量。
行善不仅限于施粥、捐款等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更包含所有与济世度人有关的行为。丘处机西行劝成吉思汗止杀,避免了更多百姓被屠戮。妈祖提前预判海上天气,帮助了无数渔民百姓。萨守坚天师得道后,一路用法术治病救人、斩妖除魔,救度亡魂,才得修行功满。皆是“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的智慧。现代道医开展义诊、赠药、养生理念宣传等活动,亦是此精神的延续。

图片

三、内外相济,方得圆满
《周易阐真》有云“修内者性也,修外者命也”,唯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以内御外,心性修为决定功德境界。《坐忘论》中指出:“心为道之器宇”,若缺乏内修根基,行善易堕入形式主义。唯有通过内丹修行,逐渐净化、安宁自己的内心,才能理解并逐渐达到《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境界。
以外促内,积功累行推动心性。许多修行者,都是在赈灾济困,积德行善的不断实践中突然开悟。真正的修行并非避世清修,而是以“明世俗而不世俗”的姿态直面生活。道心须在事上磨,外在功行,恰是检验内修成果的试金石。萨祖“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的事迹,是医圣道医中每位弟子的榜样。
内修与外行就是修行中的阴与阳。修行中的捷径,也就是阴阳共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修行从无投机取巧之途,唯有将经典研习化作济世智慧,将丹道修行转为慈悲能量,将法术修持用于护生度人,方是真捷径。
撰稿人/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