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通真达灵的神秘步伐——步罡踏斗
哪个道士不通晓几种法术呢?萨祖云“有道则有体,有法则有用也”,大道是道法的本体,而道法则是大道的功用。行持道法意义非凡,可以济生度死,护国安民,积功累行,与道合真,是通往大道的核心途径。
谈起行法,符咒手诀和内丹修炼在民间的知名度最高。殊不知,行法仪程的“通关秘钥”非常多,有时甚至缺一不可,不仅有心中存想,口中念咒,手上掐诀,往往脚下也踏着神秘的步伐,最常见的便是——步罡踏斗,又称罡步、禹步、步罡蹑纪、步罡履斗、飞罡蹑纪等。
下面我们就简单探讨步罡踏斗的相关内容。
一、步罡踏斗的起源
早在上古时期,步罡踏斗已经初具雏形,其之所以别名为禹步,相传起源于大禹,后融入道教体系,形成“三步九迹”等步法。
《洞神八帝元变经》曰:“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此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并引用古老的传说:“禹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末遂摸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 也就是说,大禹观察到鸟用禁咒术令大石翻动,同时行走出一种独特的步伐,大禹模仿了它的步伐,从此法术皆验。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流传颇广,声称禹步为神明所授。《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说:“禹步者,云大禹治水以成厥功。盖天真授此步诀,以制神召灵,遂因名为禹步耳。禹步是禹受于太上,而演天罡地纪,出为禹步。”《洞神八帝元变经》开篇即言:“禹步者,盖大禹感通天真,授三皇内文,依洛书轨迹,摄九宫真炁而成。”
由此可见,不论是起源于鸟禁咒,还是天真传授,都彰显了步罡踏斗的玄学色彩,它并非单纯模仿大禹治水的功效,而是蕴含着大道玄机。
二、步罡踏斗的内涵
罡,即天罡,一般指斗柄(北斗第五、第六、第七星)或者北斗第七星破军星,乃天之正气,统领周天星宿运转,被称作“雷霆之根宗”。
斗,即北斗。在道教理念中,北斗尤为独特,被视为天帝之车,是天地间发号施令的中枢所在,凡人拜斗可解诸般苦厄。《史记》也提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所以从名称来看,步罡踏斗意在沟通星宿,与天地能量同频共振,从而将醮坛转换为神界,实现通真达灵,斡旋造化,行法有验。
从步罡踏斗的动作来看,也独具深意。《云笈七签》卷六十一载:“诸步纲起于三步九迹,是谓禹步……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阴阳之会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见禹步也象征着阴阳交会的大道,而丁罡步则是禹步的简化版。
三、步罡踏斗的应用
在道教法术中,步罡踏斗的应用非常广泛,既用于行法济世,也用于修身内炼。道经中所见的罡步种类繁多,如七星禹步、七星罡、三台罡、二十八宿罡等。
在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雷法体系中,步罡踏斗的应用更为普遍。
《道法会元》卷五七曰:“凡修真奉法之士,既遇明师指示雷法符印等,又须得罡诀,方能灵验。故法中有建罡、起罡,发罡将军,各主其事。”王文卿指出:“北斗属坤土,雷即斗,斗即雷。”“雷乃罡之气。”
朱执中亦说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