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人物 | 天医星:叶天士
叶天士(1667-1746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康熙御赐其牌匾上书“天下第一”。著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是温病学派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学者梁章钜《浪迹丛谈》中称他为“天医星、国医手”。《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中记载“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世居苏城上津桥畔,晚年号上津老人。
医学世家
叶家祖籍安徽歙县,自歙县迁至吴县,其家族三代行医,祖父叶紫帆,精通医理,尤擅长儿科,父叶朝采为新安名医,医术精湛,轻财好施。叶天士自幼耳濡目染,秉受家学熏陶,十二岁随父学医,熟读《内经》、《难经》等医书古籍。十四岁那年,因其父亲去世,家境衰败,甚至到了无法维持生计的地步,“既孤且贫,不能自给”,叶天士放弃了科举之途,继承家族传承,开始了自己行医应诊的岐黄之路。叶天士拜父亲门人朱氏为师,专心学习医术,他天资聪颖,不到三十岁就医名远播。他还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秉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并虚心求教,先后拜过十七位师父,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也因此,后人称其“师门深广”。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成一代名医。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无人不知神医叶天士,真正做到了名著朝野。相传康熙皇帝感激叶天士治好了自己的背疮,御笔亲题了一块“天下第一”的匾额赐给他。
天医星典故
在民间叶天士有“天医星”下凡之说。相传,有位身患重病的道士,自己通过法术治疗仍未好转,且越来越严重,于是让人请来叶天士。叶天士问诊后,根据病情开具了药方,道士在服用一剂后,病情就得到了好转,连续服药几剂后就痊愈了。之后这位道士就对大家说自己患病的那天,在梦见得到天神指点,说叶天士是“天医星”下凡,这病只有他能治。于是,叶天士是“天医星”就在苏州一带迅速传开。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跟龙虎山张天师有关,有次张天师去到苏州,桥头遇到叶天士乘舟而过,便令停下官轿,下轿后向扁舟作揖遥拜,并说是天医星过,必得避让。
川贝枇杷膏
民间相传,清朝有一位杨县令,其母亲常年咳嗽,久治不愈,为了给母亲治病,杨县令亲自向叶天士求取药方,叶天士感其孝心,问诊后传授一药方,以川贝母、枇杷叶为主,辅以南沙参、茯苓、桔梗等药材制成膏剂,服用数次后,就治愈了杨母的顽疾。为纪念母亲,感恩叶天士,也为了造福更多病患,杨县令将药方命名为“念慈庵”(后演变为“京都念慈庵”),并标注“本膏得自清代名医叶天士真传”,在川贝枇杷膏上也印有“清代名医叶天士秘方”字样,以彰显药方的来源。川贝枇杷膏具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也被广泛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医治案例
叶天士治病以“不拘古法、因时制宜”而著称,其医案也体现了道教医学中“天人相应”的古老智慧。立秋梧桐叶催产:曾遇一难产妇人,他依立秋时节,在药方中加入梧桐叶,借自然节气之力助产;臭气解麝香闭气:有一妇人因食过量麝香而导致昏迷,他让人以粪桶围之,并搅动臭气来冲散香闭,以毒攻毒,以秽气破秽邪;蚊叮发痘:有一男孩患痘症难出,他将男孩放到蚊虫密布的空屋里,借蚊虫叮咬来刺激皮肤,促使痘透发;激怒疗法通经络:为右臂瘫痪的寡妇治病,故意辱骂使其愤怒挣扎,使气血贯通而愈。
对后世影响
创立温病学派:叶天士擅长时疫症的治疗,是中医史上最早发现猩红热的医家,也是温病学派的奠基人。他首创了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奠定了温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其著作《温热论》,是叶天士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推崇备至,叶天士也被尊为温病学派的代表。叶天士的“卫气营血”理论,也被吴鞠通发展为《温病条辨》,与薛雪《湿热条辨》共同构建温病学体系,至今指导传染病治疗。
医著《临证指南医案》:全书共十卷,为叶天士晚年医案,覆盖临床各科,收录了包括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等病症,共二千多则医案。书中医案体系以病证为纲,先列医案,后附撰写的“附论”,带总结证治要点,并收录名医徐灵胎等医家的评议,形成“案—论—评”三层结构,后人称其辞简理明,“无一字虚伪,乃能徵信于后人。”。该书也成为了中医临床教学的经典教材,书中情志疗法、体质调理等内容,为心理学、预防医学提供传统智慧参考。
勿轻言医道:行医近70年,叶天士回顾自己的一生,认为行医虽为治病,但若学医不精,治病的药也可杀人,告诫子孙后代对待医术应谨慎和认真,《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记载叶天士临终警戒他的儿子:“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对现代医学启示: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的理论,其创制了脾病的新方“人参石脂汤”、“温通脾阳方”,影响后世对脾胃病的诊疗;他提出了温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病因观,突破传统“伏寒化温”学说,强调温病通过口鼻传播的独特性,并首次提出“逆传心包”理论,为温病危重症(如神昏谵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其医案中情志疗法、饮食调养等内容,以传统医学的视角为心理学、营养学提供了医学参考。
在整个中国医学史上,叶天士都是一位具有突出贡献的伟大医家,后人称其为“仲景、元化一流人也”,其学术思想通过著作、医案及弟子传承,塑造了中医温病学的核心体系,并为现代医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他的生平与成就,既是中医史上的丰碑,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典范。
撰稿人/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