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养人——水仙

时间:2025-04-22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52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少年叫纳西塞斯。他生来就有一个神谕,他会长成天下第一的美男子;但他会因为迷恋自己的容貌,郁郁而终。为了逃避神谕的应验,他的母亲刻意安排儿子在山林间长大。多年后他果然成为天下第一美男子,见过他的少女无不深深地爱上他。然而,纳西塞斯性格高傲,对于倾情于他的少女不屑一顾。他伤透了少女们的心,众人请求神惩罚他。有一次,纳西塞斯打猎路过清泉,他在水中看见自己,并爱上了自己的形象,目光离不开自己的脸,直到死在清泉边。爱神怜惜纳西塞斯,把他化为水仙盛开在有水的地方。

水仙原产自中欧及地中海地区,唐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水仙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一、水仙的药用价值

水仙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本草著作《岭南采药录》中明确记载:"水仙头(鳞茎)捣烂外敷,可治痈肿疮毒,散瘀止痛"。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则补充其"祛风除湿"之效。《福建民间草药》中写水仙根晒干研末,蜂蜜调涂,纱布固定,可治腮腺炎。在古代福建、广东等地的民间医家常用水仙鳞茎汁液治疗腮腺炎、乳腺炎等热毒病症。

清代《疡医大全》记载了一种“水仙膏”的制法。将水仙鳞茎、蓖麻仁、轻粉共捣成膏,瓷罐密封阴干。用于治疗黄水疮,薄涂患处,日2次。现代医学研制出了“水仙消炎贴”可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水仙鳞茎含石蒜碱、伪石蒜碱等20余种生物碱,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2016年《国际肿瘤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水仙提取物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抑制率达68%。此外,其挥发油中含丁香酚、苯甲醛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验证了传统外敷疗法的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水仙药用仅限于专业炮制后的外用制剂,内服存在极高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水仙花全株有毒性,尤以鳞茎毒性最强。现代检测证实其鲜花含0.06%的有毒生物碱,即便高温冲泡也难以完全分解。所以水仙不可食用。

图片

二、误食水仙的急救措施

英国皇家植物园记录显示,少量新鲜鳞茎即可致成人中毒。误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内会出现不适症状。如剧烈腹痛、持续性呕吐(可达10次/小时)、血性腹泻;震颤、痉挛、瞳孔散大;脉率失常(先心动过缓后过速)等。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水仙误食中毒的急救处理需遵循"四不原则":不催吐(防二次灼伤)、不洗胃(黏膜已受损)、不用活性炭(对生物碱吸附率<30%)、不盲目服用解毒剂。应立即口服蛋清/牛奶保护消化道,并紧急送医进行血液灌流。故而家中培育水仙,切记远离宠物与儿童,提醒家人注意。

三、水仙的多元应用

1.园艺装饰

水仙为中国传统“岁朝清供”之首,宋代已盛行雕刻水仙鳞茎以塑“蟹爪”“玉壶”等造型。福建漳州水仙雕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通过精准刀法控制花茎生长方向,形成“一株十景”的立体盆景,成为年节重要装饰。

2.香料工业

水仙花精油提取始于14世纪波斯,其香韵介于茉莉与风信子之间。现代调香学中,每吨水仙鲜花仅能提取0.8-1.2kg精油,价格堪比黄金,用于迪奥“迪奥之韵”等顶级香水。

3.传统工艺

水仙鳞茎粘液可制作天然粘合剂,明代《天工开物》记载闽南渔民以此粘合船缝。现代研究发现其粘性源于葡甘露聚糖,具有耐盐性,在海洋工程材料研究中具潜在价值。

水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有着"凌波仙子"的美誉,其观赏价值与文学意象不可取代。但在欣赏其"含香体素欲倾城"之美时,更需牢记"此物清绝慎勿触"的警示。

文字整理/华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