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人体头部的骨与肌肉(下)

时间:2025-05-11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39

篇我们介绍了头部的骨骼结构,本篇继续介绍头部肌肉。

头部肌肉

头部周围的肌统称为头肌,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大类。 

面肌 是主要分布于面部的口裂、眼裂和鼻孔周围的扁薄皮肌,位置较浅,多起自面颅骨,止于面部皮肤。面肌收缩时会牵动面部皮肤,产生喜怒哀乐等表情,故又称为表情肌。包括枕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鼻肌等。

1)枕额肌与枕骨、额骨有关,覆盖于颅顶外面,由枕腹、额腹以及两者之间的帽状腱膜构成,左、右各一块。收缩时,额腹可提眉以及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抬头纹)。另外,枕额肌还参与构成头皮。

2)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呈扁椭圆形,分为眶部、睑部、泪囊部。主要作用是使眼裂闭合(闭眼)。

3)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围,环绕口裂,收缩时使口裂闭合(闭口)。

4)颊肌位于口角两侧的面颊深部,作用包括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等。如吹奏乐器时,口周围的肌肉会共同作用。

5)鼻肌分布于鼻孔周围,是几块薄扁小肌的总称,能开大或缩小鼻孔。鼻肌不发达,但在某些微表情中有巧妙作用。

咀嚼肌 主要作用是运动颞下颌关节,完成咀嚼动作。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1)咬肌起自颧骨和颞骨连成的颧弓,肌纤维向后下,止于下颌骨的咬肌粗隆,呈长方形。具有上提下颌骨,同时向前牵引下颌骨的作用。

2)颞肌起自颞窝,通过颧弓的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呈扇形。收缩时使下颌骨上提和向后。

3)翼内肌、翼外肌上篇我们提到蝶骨分为:体、大翼、小翼和翼突四部。翼内肌起自蝶骨的翼突窝,止于下颌骨的翼肌粗隆;翼外肌起自蝶骨大翼下面和翼突外侧面,止于下颌骨的下颌颈。翼内肌收缩时上提下颌骨,并使其向前运动;两侧翼外肌同时收缩时可做张口运动,一侧收缩时则使下颌移向对侧。

图片

头部体表标志

头部体表标志主要为骨性标志,包括枕外隆凸、上项线、乳突、眶上缘、眶下缘、下颌头等。

1)枕外隆凸枕骨的枕鳞部中央位置上的骨性隆起。沿颈项沟向上摸,在枕部可触摸到一明显的隆起,即枕外隆凸。枕外隆凸附着有项韧带,项韧带是连结颈椎棘突尖的韧带,其上附着有肌肉。

2)上项线枕外隆凸的两侧,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有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附着。脑户、玉枕、脑空穴可依枕外隆凸、上项线定位。

3)乳突耳垂后方的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该部位是胸锁乳突肌的止点。可依乳突定位翳风、完骨等穴

4)眶上缘眶口的上缘,是额骨的一部分。在眉毛的下缘可以清楚的摸到一弓状锐缘,即为本部位。

5)眶下缘眶口的下缘,由颧骨和上颌骨的部分相接而成。在下眼睑内可摸到一骨缘,即眶下缘。承泣穴位于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6)下颌头下颌骨两支部位末端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称冠突,后方的称髁突,髁突上端的膨大即下颌头。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相关节,即颞下颌关节。用手指按压在耳屏前方,做张口、闭口动作时,可明显感受到下颌头的运动。

通过这次探索,我们对人体头部骨骼与肌肉的精密构造有了初步了解。坚硬并紧密结合的颅骨保护了我们的大脑,丰富的头部肌肉赋予了我们表达情感以及咀嚼、说话的能力。当你对着镜中的自己时,是否能说出每一处结构的名字?

文字整理/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