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青春不要痘——浅谈各种类型痘痘及治疗思路

时间:2025-05-25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36

万物回暖,蓬勃生发。经历了一冬的闭藏,脸上的痘痘也悄悄的从脸上开始一颗颗的冒出来了。

长痘痘是现代人的专利么?非也,古人照样长痘痘!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就这样记载: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膏粱之变,足生大疽,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这话什么意思呢?敢情这痘痘也分类型么?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痤,小肿也,俗称“粉剌”;而疿即“痱”,就是汗后出的小痱子。这意思就是当出了很多汗后未及时擦干,汗水滞留在脸上时,或被雨淋了,或外受湿气导致,皮肤表面就会长出小痱子或者说是皮肤上的小肿包。

膏粱之变,足生大疽,受如持虚:疽。在皮肉深处的叫疽。老中医常将痈和疽同时说,在《新华字典》里说这个即是恶性脓疮。用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肥甘厚味吃多了,就容易在体表长恶性脓疮。而且往往是哪条经脉气血虚弱,脓疮就长在该条经脉的巡行路线上。所以,反过来说,看到哪条经络附近长了脓疮,也就知道哪条经络受损了。

图片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皶即“齇”(zhā),即鼻子上的小红斑,就是酒渣鼻的渣。这句话说的就是劳累后出汗,又对着风吹的,容易长粉刺,中医的解释是寒气逼阻于皮肤。还有一个类似的字是“疖”(jiē),意思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而相邻近的多个毛囊感染、炎症融合形成的叫痈。很多年轻人长粉刺的,除了皮脂腺分泌旺盛外,还跟运动后喜欢对着风扇、空调吹有很大关系。

所以,根据这些表述,按照痘痘的情况,由轻到重依次是:痱子、皶(酒渣鼻)、痤(粉刺)、疖子、疽(脓疮)、痈(恶性脓疮)。

虽然,脸上长痘痘是年轻、青春的表现。但我们还是提倡只要青春不要痘。就算长了痘痘也不要着急,可以找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临床常见的治疗思路如下:

1、汗出见湿

这类型的导致皮肤长痱子,是因为出汗后没有及时擦干,汗水凝结在表面,皮表湿气和体内热气都淤积在皮肤表层导致。治疗思路以清热祛湿为主。还可以用金银花、薄荷、桑叶等煮水洗脸洗澡,帮助祛湿散热。

在生活上则需注意及时擦干汗水,使其不要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此外要忌口生冷、甜食,以及刺激性食物。

图片

2、膏梁厚味

这类就是吃得太好、油水太厚导致,体内蓄积了许多高油高脂无法消耗而生出体内热毒。中焦热毒无法消散即顺着经络或往上走,生痤疮于头面部。治疗思路以清除内热、消脂散积为主。临床多用黄连、黄芩、栀子等药物。还可以用金银花、蒲公英等清洗患处或者敷于患处。

此外,在饮食上需多多忌口。每餐不可过饱,且饮食需清淡,尽量避免高油高糖和刺激性饮食,可多食用蔬菜、冬瓜、苦瓜、荸荠等食物,可多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等代茶饮。

3、劳汗当风

这通常是在运动或者劳动后,体表出大汗时吹了风所致。皮表受凉风导致毛孔闭藏,而内里热气却无法通过毛孔发散出去,外冷内热都郁结在皮肤里面。治疗思路以疏风散寒、解郁透发为主。临床多用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等药材。外治则可以用生姜葱白煮水擦洗皮肤表明,帮助打开毛孔排出寒气,注意擦洗时也要避风。

日常需注意身体劳累后要及时擦干汗水,避免身体直接受风或受凉。平时可多饮用姜枣茶帮助暖身。

虽说痘痘是外邪入侵皮表所致的疾病,总体来说,不算大病,通常只需调理饮食和日常习惯即可治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不当回事,谨防小痘痘变成大痘痘,小痱子变成大脓疮。病邪由表及里,越是深入越难治。

青春是生命的绽放,不该被痘痘掩盖光彩。如果您的脸上不小心冒出了几颗小痘痘,赶紧去找中医进行调理吧。春生万物,也生智慧,老祖宗的养生智慧帮助我们读懂自己的身体。愿每个春天,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没有痘痘!

撰稿人/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