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怎么办?道医轻松来应对

时间:2021-02-05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857

很多家长都碰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的孩子突然就不想吃奶或是饭菜,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且嘴里有酸腐味,可能还会便秘、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状。当小儿有以上症状,就是传统医学所指的“小儿积食”症。

图片

积食,就是孩子食物吃的过多,超过了小儿脾胃所能承受的范围,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低下而出现的疾病症状。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或「功能性消化不良」。

若不及时治疗,积食日久,气血生化不足,则会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一、小儿食积的表现:

厌食。“伤食者,必恶食;内有所积,外必有所恶”。由于积食造成食物堆积在胃里,胃不能再受纳,孩子就表现出没有胃口,即使对喜爱的食物提不起兴趣。

口臭及舌苔白厚腻。《黄帝内经》记载,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熏蒸。胃功能正常,则化物不藏,舌苔薄而浅白。当胃内积食,胃气携胃内多余食气上升,则表现为舌苔厚腻,口中伴有酸腐臭味。

夜卧不安。《黄帝内经》有言“胃不和则卧不安”。积食的孩子,睡觉喜欢趴着,且晚上睡觉会翻来滚去,比较小的孩子,还会夜里哭闹不止。

腹胀。没吃什么食物,肚子也很胀。

大便恶臭。古人有言“臭如败卵”,大便如腐败的臭鸡蛋味道。

大便异常。胃内积食,食物残渣消化慢,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形成的粪便干、硬,导致出现大便干结或排出困难。有些孩子还会因为消化不良,形成腹泻。

二、引起积食内因: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五脏六腑各方面功能还都不完善,在消化方面就突出表现为脾胃娇嫩,消化功能弱。

三、引起食积的外因:

《黄帝内经》中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喂养不当、进食无定时定量、饥饱无常,从而损伤小儿的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吃进去的食物难以消化吸收,滞留于胃肠,从而引发积食。

若同时过多喂给生冷油腻之食物,则进一步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加重积食。

四、道医如何防治积食?

古训有言”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三分饥“,就是让小孩子吃到七分饱,留三分余地,保持七分饱,脏腑不容易损伤。

捏脊。晋朝道医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称之为“拈脊骨皮法”:“拈取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捏起脊骨的皮肤,提起来,若积食则稍微会有一点痛,边捻动边向上走,从下向上做,从龟尾一直捏到与肩平。重复至皮肤微微发红为止,一般5遍即可。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身健体的作用。

揉板门,在手掌大鱼际位置,力度适中,平时揉2~3分钟,揉板门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可以解决孩子脾胃蠕动慢、吸收功能差,胃动力不足的问题。

图片

运内八卦,孩子掌面上的掌心外围区域做顺时针方向运转,力度要非常轻柔,划过掌面后有一种痒痒的感觉,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

图片

掐四缝指。捏双手的四缝指各50次,力度以孩子稍有痛感但能接受为宜,一日一次。掐四缝指,能行气消积。

图片

吃饭是一件自由的事,孩子想吃就吃,不想吃的时候,家长也不要逼迫,要放下孩子不吃饭的焦虑,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少吃零食,因为担心孩子错过正餐饿肚子而在家里准备很多零食,百害而无一利。

(文/华锦   编辑/华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