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在宋元时期的发展及历史贡献

时间:2021-03-20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081

宋、元时期是道教发展史上的又一鼎盛时期,在医学上除对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扬之外,道医在其它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除在针灸、本草以及传统医学的内、外、妇、儿各科外还在养生、内丹方面,尤其在医学的“脉象”上可谓创获犹巨。这对中医通过脉象的变化与反应,以观病之轻、重、缓、急,以知虚、实、寒、热等对症下药,有效把握病情、病理、病势,产生极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及疗效性作用。

图片

据《古今图书集成》之《医部·医术名流列传》记载,宋朝著名道医有王怀隐、马志、李宁、甄栖真、曾若虚、郝允、黄冠道人、郑荣、郭照乾、章迪、章济、靳豪、杨大均、医偏肠毒道人、皇甫坦、吴源、戴煟、唐与正等18人;金代有刘完素、丘处机2人,元代有王佳、徐复、刘开、徐文中、萨守坚、严子成等6人。

王怀隐

王怀隐字号不详,北宋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人,以医术知名,因常给宋太宗治病,于是被诏令还俗,任命为尚药奉御,后升任翰林医官使。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命道士王怀隐与王祐、郑奇、陈昭遇等以国家名义编修大型医书《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历时十四年方才编纂完成,是中国中国医药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全书共100卷,分1670门(类),收方16834首,内容涉及五脏病证、外科、骨伤、金创、胎产、妇、儿、丹药、食治、补益、针灸等方面的内容。该书系统总结了隋朝以前的医学成就,其中有关外科五善七恶之说,小儿急、慢惊风的分辨,眼科白内障针拨手术之详细过程,均为中国现存最早记录。该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对后世方剂学医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伯端

张伯端道号紫阳,宋代著名道士,养生家、医学家。张伯端在医学及内丹养生方面,可谓发微颇丰,创获犹巨。他的内丹著作《悟真篇》,被后世誉为能和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相媲美,尊奉为“丹经之王”。

紫阳真人所著的《八脉经》,对奇经八脉的分布、循行路径提出了新的、独到的见解,极大丰富了我国传统经络学说。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奇经八脉考》中,大加赞赏:“丹书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任、冲、督脉、命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蹻者。而紫阳《八脉经》所载八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

崔嘉彦

崔嘉彦字希范,号紫虚,南宋著名道士、医学家。其著作有《崔氏脉诀》一书,这本书一共3000字,按照四字一句写成,押韵叙述,琅琅上口,通俗易懂。

崔嘉彦在其医书中强调,“以浮、沉、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主病”,“更看三部”,“更看五脏”,他把脉象和三部及脏腑结合起来阐述脉证规律,建立了“四脉为纲”辨脉辨证新体系。它成功地将复杂深奥的脉学知识以简明晓畅的形式进行了概括和表述,便于学医者习诵、理解和掌握,易于推广,以至成为后世学习和传授脉法的重要蓝本,反复为其它脉学著作所借鉴。该书对脉学理论的总结,对中医脉学理论传承光大起了很大的作用。

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金时的河间人,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刘河间”。一生行医民间,不肯为官,金朝三聘不赴,赐号“高尚先生”。其学术主张,拉开了金元时期医学争鸣的序幕。在理法上,他十分强调“火热”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因此,后世称其学说为“火热论”;在治疗上,他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故后世也称他作“寒凉派”。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三消论》,《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河间刘先生十八剂》、《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刘河间医案》等。后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统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

戴煟

戴煟号复庵,今温州永嘉鲤溪乡杏岙村人。咸淳年间,因为太后诊治怪病,舌敷以消风散,立刻全愈。丁丑,元兵南下,戴真人羞耻于臣事二姓,遂弃官学道,之后遇到异人,得授“赤天之秘”,据说能够飞升拜谒天帝。戴真人受度成为龙兴宫道士,每次做祈福祷告之事,必然会得到应验。

戴煟在医学方面造诣的其他记载并不多,有专家研究认为,他应该就是医学专著《证治要诀》和《证治要诀类方》的作者,与永嘉医派有密切联系。晚年舍家改为丹元观,施药济生救命无数,后无疾而逝。

徐复

徐复字可豫,号神翁,元代临证医家,曾任海益州(今浙江海盐)医学教授。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荐为秦府良医,官至太医院院史。

徐氏精研《素问》、《灵枢》,临证善于杂合五方之治,根据人之禀赋强弱和病证的轻重缓急而随机应变,每获奇效。为此,时人誉称“其治病常审南北,察强弱缓急而投之,故百不失一”。徐氏之学术思想于此具见一斑。徐氏从事医疗活动的史料,几乎凤毛麟角,但就方志所载,虽极简略,尚可窥见端倪。据《松江府志》载:“会稽(今浙江绍兴)杨维桢病久痢不食饮,众医皆日:元气脱,不可治矣。复诊之曰:顷,吾于西门视一剧证,其脉与公等。然公七日起,彼不出三日当殂。遂投剂,至期愈,而西门者三日殂矣”。本诊例记载仅六十余字,但保存了徐氏一些社会活动和医疗活动的珍贵资料。

萨守坚

又称萨真人,被道教誉为“四大天师”之一,生卒年不详,自称“汾阳萨客”,道号“全阳子”,秦州长道县(今甘肃省西和县)人。

萨守坚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于是弃医访道。于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张继先。三位师长当时正在匿名云游,各自传授了一项道法给萨守坚,一为咒枣术,一为扇疾术,一为雷法,萨守坚依法行之皆验。萨守坚后用咒枣为民治病救命;用雷法灭邪除妖、祈晴祷雨;用五明降鬼扇使人得命复生。萨守坚晚年寓于泉州(在今福建南部,漳州以北),以道术名世,从之游者数百辈,故在南宋、元代影响颇大。著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收存于《道法会元》。明成祖时期,册封其为“崇恩真君”,道教内则尊称其为“一元无上萨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

图片

《诸家神品丹法》

《诸家神品丹法》是宋代或宋代以后的人辑录的丹法汇编,辑者佚名。成书年代尚不能考定,最早是宋代或更晚。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本书共6卷,约3万余字。辑录抱朴子、孟要甫、孙真人、吕洞宾等诸家炼丹方诀。本书所录丹法约百余种,限于目前研究水平,比较清楚的内容有金银分离法、金粉制作法、锌黄铜的炼制、铜锌砷三元合金的炼制。《诸家神品丹法》的内容大都出自唐宋时期的炼丹术著作,而这些著作多早已散佚,因而此书是研究唐宋时期炼丹术的重要文献。

宋元时期,在中医理论研究中,道教医家的参与及影响不断扩大,此时道教医家注意的重点已非中医之病理及方剂等,而是紧密结合道教内丹术的发展,使道教医学侧重于养生、丹道、导引、按摩、针灸以及符篆、祝禁等方面,并由此逐渐形成道教医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55

盖建民.道教医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文/华苏   编辑/华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