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与罢黜黄老 ——儒术独尊史上黄老术的败退

时间:2021-05-01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1004
图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段历史,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人所共知的事实下,依然有一些内幕等待我们去更深入地了解。
图片
1. 黄老术统治帝国前帝国的意识形态
虽不愿意长篇大论,但在讲述正文前,适当回顾一些历史也是有必要的。
百家争鸣的局面大致结束于秦王政二十六年。那一年,秦王扫清六合,混一寰宇,并自尊其王号为皇帝。他还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出于希望统一政治的考虑,也希望能统一当时人们的思想,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秦人以武力得天下,因而也以暴力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意志。秦始皇悍然宣布:焚烧天下诗书,也因此背上了千古难平的骂名。即便是花了大力气焚烧的诗书,可收到的统一思想的效果却甚是微薄。被焚毁的诸子学说在进入汉朝后不久,又如雨后春笋一般重新出现,而令行禁止的秦王朝,连同其统治学法家术一起,被新出现的王朝挤进了后台。
2.黄老术统治下的汉帝国
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一下“学说”与“术”的不同:所谓的学说,更偏重于学术、理论方面;而术,则更强调对统治者实际需要的适应。
今天的学者普遍认为,黄老学说实际上起源于战国,而托名其创始人为黄帝和老子。今人将之归入道家。秦朝所奉行的法家术的创始人之一的韩非,其很推崇《老子》,故而也时常在其书中引用《老子》里的文句。如韩非一样,作为道家学派支流的黄老学说也深受法家学说的影响。
刚从秦末乱世里脱颖而出取得天下的汉朝布衣君臣们,在总结前朝迅速败亡的教训时,一方面深以严刑峻法的暴秦为戒,提倡“无为而治”;另一方面,又因为汉初对同姓王的分封,使得皇帝的君权削弱。汉文帝在经过吕氏之乱后,由群臣的推举,侥幸得以登上帝位——外有强藩虎视,内有权臣侧卧,迫使心有所忌的文帝不得不选择了阳示无为、阴重刑名的黄老术。这一政策在文帝的治下渐渐被皇帝用的纯熟,并未因文帝的驾崩而改变它作为国家权威统治学说的地位。文帝的皇后窦氏也是一位黄老术的忠实拥簇者。这个极为长寿的女人,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成为了皇帝的长辈,从而掌握了帝国的最高权力。在窦太后的护航下,黄老术作为国术,一直坚持到了她的孙子汉武帝继位之初。
黄老术的确使得才经过秦末大乱的天下得到了长达数十年的修养生息,国家渐渐恢复了元气,甚至出现了号称“文景之治”的强盛局面。不过,纵然汉帝国的国力如此强盛,可国家却始终面临着匈奴和同姓诸侯王的内外两大隐患,此时此刻,强调维持现状的黄老术便渐渐变得不那么满足统治者的实际需要了。尤其是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以年仅16岁之龄即位,少年求新求变,有心成就一番超越先祖的伟大功业,此时就再难满足于因循祖宗成法了。少年天子甫一即位,便欲有所作为。而早已在旁虎视眈眈很久的儒术,便借助此时千载难逢的东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3.儒道相争
学派间的竞争,往往先从争取皇帝身边的顾问团,即博士(官名)名额为导火索而引发的。
其实早在崇尚黄老术的文帝的时代,出于保留古代典籍的目的,朝廷便派当时的太常掌故晁错出马,专程去济南向曾经在秦朝做过博士、精通《尚书》的伏生请教学习。《尚书》作为重要的先秦典籍,常为先秦诸子所引用,后经过孔子的删定,被后世儒家后学尊为“六经”之一。晁错作为儒家传人的重要代表,后来在景帝朝,曾因向汉景帝谏言削藩,被吴楚等诸侯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迫使皇帝处死了他。虽然晁错死了,但他却留下了一些为天下筹谋的策问在世间,如他在《举贤良对》中,便最先提出的要求皇帝亲自过问一切政务的建议。晁错认为,西汉统治不能安宁的原因,便是在于君权太轻而臣权太重,故而他要求皇帝尊君抑臣、强干弱枝。这些声音在皇帝听来,无疑是非常舒心的。于是不出几年,尽管司马迁的父亲、称赞道家的司马谈认为儒术是一种“博而寡要,劳而少功”的治术,可景帝身边依然增加了辕固生、董仲舒等几位以儒术行于世的博士。
即使是在儒学一统天下以后,汉代的先儒们也会因为今古文的争论吵个不可开交,甚至在魏晋时期,著名儒学大师王肃为了打击诋毁对手,不惜伪造了《孔子家语》、《孔丛子》两书。这尚且只是儒家内部的争斗,就更不要说儒道分属于两派,其间的差距更比儒学内部的差异大了数倍不止。早在西汉早期,太史公司马迁便在《史记》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从太史公的话里,我们更是能看到当时的儒道两家对峙的紧张局面。
图片
文帝去世后,继位的景帝生母、文帝的皇后窦氏成为了掌握汉帝国最高权力的女人。这位窦太后出身寒微,早年曾经做过吕后的宫人。因为出身的卑微,她颇明白谨慎与谦退之道,凭借这两个优秀的品质,她博得了文帝与文帝之母薄太后的喜爱。即使在文帝尚在人世时,这位窦皇后就已经因病而双目失明,可却没有丝毫因此影响到她的地位,与她是黄老道的忠实信徒的这个身份。《汉书》记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在这个强势的母后的干预下,凡是言及黄老不好的儒家学者都被重惩。
《史记》里说:“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如司马迁所言,辕固生是儒家里治《诗经》的学者,自然不会对《老子》有什么好印象。当窦太后召问他对《老子》一书的看法时,他便直斥《老子》是一本没啥高深道理的普通之书。窦太后闻言大怒道:“那怎么能比得上和律令一样的儒家经典呢!”于是罚辕固生去杀猪,幸得景帝施以援手,才没有太过丢脸。
由此可见,窦太后虽然有着强烈的尊奉黄老的意图,可这个早年出身寒微的汉帝国女主却实在是缺乏政治眼光,让臣子杀猪,并不能在实质上惩处臣子,反而激化了儒家学者对黄老术的仇视。而黄老术真正的精髓:如《老子》书中所讲的体察民间疾苦、使统治者不要为非作歹等,偏偏是这位女主贫瘠的头脑里不能理解的。她溺爱她的幼子梁王和长女,为了让她的小儿子梁王继承景帝的皇位,窦太后放纵她的大女儿——长公主玩弄权术,废掉了景帝原本立的太子刘荣,这个年仅16岁的年轻人因为忧惧而自杀。长公主旋即又在她的皇帝兄长前为自己的女婿刘彻美言,从而使得未来的汉武帝得以被立为太子,但这却彻底得罪了原太子刘荣的师傅——魏其侯窦婴。窦婴将此事归罪于窦太后,他虽然是窦太后的亲侄儿,却因此愤而支持儒术。
窦太后并不是刘姓皇族,她本就只是外戚,她的势力、她爱好的学说完全是依靠她个人的权威立起来的,就好像一座冰山,不仅没形成一棵大树,反而这座冰山连自己内部势力都保存不住,黄老学的前景就可想而知了。
4. 罢黜黄老
景帝去世后,武帝继位,其母王氏成为太后,窦太后成了太皇太后。
原本窦家掌权,就是凭借文帝的遗泽,和皇帝生母的优势。而如今景帝也成了“先帝”,皇帝的生母也换了旁人,新起的王氏外戚势力自然不会满足于看着窦太皇太后继续在台上逍遥自在。没过多久,王太后的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蚡,便借着皇帝招贤之机,向窦太后发难了。
新君登基而向天下下诏求贤,这是一个合适的理由。但按照以往的惯例,既然广求贤才,那么信奉各种学说的学者都有机会被推荐。可田蚡此时却指使丞相卫绾,要求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学者。
虽然这道建议表面上只提及了一些法家、纵横家,似乎没有言及黄老,可实际上在汉朝时期,法家与纵横家,很大程度上却是与道家同出一源。如司马迁在写《史记》之时,便将老子和韩非子同列在一传之中,可见在司马迁心中老子与韩非子的联系颇深。而韩非子也对《老子》很是佩服,在其书中,也屡屡援引其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纵横家更是与道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了:据《史记》记载,苏秦游说列国而不得赏识,回家发奋苦读《周书阴符》后,作《揣摩》一篇。
这里的《周书阴符》,又称为《太公阴符》。《汉书·艺文志》在道家类里有记载:“《太公》237篇,《谋》81篇,《言》71篇,《兵》85篇。”而相传为苏秦所作的《揣摩》,见于今本《鬼谷子》书中。鬼谷子此人颇为传奇,相传他是苏秦、张仪之师,也是孙膑、庞涓的老师,这四人之间相差百年,可见其书只是纵横家的后人托名于鬼谷子,虽然如此,但《鬼谷子》是纵横家之书却不能否认。而就是这么一本纵横家之书,后来也被《正统道藏》所收入,可见不论是《汉书》还是《正统道藏》,都认为纵横家属于道家支流。
如今田蚡等人请罢法家、纵横家之学,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黄老无关,可实际上指向已经很明确了。窦太皇太后又实在是年老昏聩,更兼她或许的确智不及此,竟没有发现他们的阴谋。田蚡成功的做成了第一步,有点飘飘然了,之后就有点小看窦太皇太后,罢黜黄老的动作也越来越明显。终于——“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魏其、武安由此侯家居。”
上面提到的魏其是魏其侯窦婴,武安是武安侯田蚡,他们的党羽赵绾、王臧,上书请求不要把奏疏给居住在东方长乐宫的窦太皇太后看,从而触怒太皇太后,被下狱,赵绾、王臧双双自杀。窦婴、田蚡也因此丢官。
可太后的遗泽终究是有穷尽的时候,汉武帝即位的第六年,君临天下已达22年的窦太皇太后终于驾崩了,田蚡再次掌权。这次,他再也不用遮遮掩掩,《史记·儒林列传》便记载:“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终于,罢黜百家的诏书下达。可我们实际上却能从这条记载里看出,说罢黜的是“百家”,而实际上点名批评的却是“黄老刑名”。刑名就是法家,因为和黄老有亲戚关系同在点名之列。
至此,“独尊儒术”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 
图片
5. “独尊儒术”后不久的汉帝国
虽说是独尊儒术,可在政策下达的初期,实际的效果也并不显著:田蚡自己本来也不算什么真正的儒家信徒,他最初学的也不是儒术。尊崇儒术,只是借此打击窦太后的黄老术一派,以达到政治上弄权的目的,既然如此,他手底下的人自然也不是什么纯纯儒者。如田蚡的副手韩安国,便是学法家术里的韩非之学出身;而给汉武帝出了“推恩令”主意的主父偃,则是学纵横术出身;汉武帝年间活跃的张汤等一众酷吏,则是靠的法家刑名之术。即便是到了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在位时期,汉朝也并非完全是独尊儒术。汉宣帝曾有一句名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以很好的概括出汉朝中前期的统治思想。
结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是汉朝朝廷内部外戚间政治斗争最终在朝廷意识形态上的反应。儒术也好,黄老术也罢,各有各自的优势所在。黄老术后期的护驾人窦太后,虽然对黄老术笃信有余,但因为其文化修养实在不高,所以对黄老术治国的精髓并未如文帝、景帝时期一样领略,反而因为其政治斗争经验实在不怎么样,所以接连失城丢地。虽然在其生前,儒术并没有取代黄老术,但是其取代儒术的形势却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黄老术在汉初,作为统治学术并不长久,却取得了文景之治这样丰厚的成绩。我们不能因为儒学成为了后世的统治学说就无端贬低黄老术,也不能因为儒学取代了黄老,就对儒学加以攻击。要以客观的心态、正确的眼光看待其历史价值。

(文/华妸   编辑/华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