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馔——食花养生的历史(一)

时间:2024-02-08作者:天师府来源:原创 点击:94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以花做菜、点心或酿酒的习俗。用四时花卉做成的各种食物被称为花馔。花馔格调清雅、滋味甘芬,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令人精神愉悦,具有审美情趣。据不完全统计,适于食用的花卉有一百余种,不少花馔还具有药食同源的功能和防病治病的食疗功效,被做成了各种养生药膳。因此,花馔具有情志养生和饮食养生的双重功效。

花开时赏花,花落时食花,已成为风雅之事。文人食用花馔、研究花馔,熟知其药效,充分利用其保健祛病、延年益寿之功,并倾心于其风雅之趣。他们将其写入诗词、小说,并把花馔加工、烹饪的方法以及其养生之功效详细写入笔记之中,形成了极具古典韵味、优雅裕静的花馔养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演变出不同是花馔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以生食鲜花或将之酿酒为主。春秋时《左传》载有“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说明当时兰花已进入贵族食谱。战国时诗人屈原《离骚》吟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清早时食用木兰花上坠下的露珠,晚上则食用菊花落下的花瓣。在《楚辞》里还有关于兰花、桂花、蕙草的食用记载,如《九歌》中“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说的是楚地的人们将蕙草蒸煮祭肉,兰花为衬;将桂花酒用作祭祀,佐以椒浆。
图片
汉魏时期
各种花酒、花酱开始出现,人们已经关注到鲜花的养生价值。西汉文学家枚乘的《七发》中列举汉代的“至味”,其中两味便是焖熊掌与芍药酱,即“熊蹯之餍,芍药之酱”,此外,他又提到用兰花酿成的酒来漱口,花香酒气,甘芬袭人,即“兰英之酒,酌以涤口”,显然芍药酱和兰花酒在当时很受欢迎。晋代顾微《广州记》记载甜滑无子的可食花卉莽木。莽木即木槿,木槿花的花瓣可食,也可做成花馔。魏晋南北朝又出现了榴花酒,即用石榴花酿的酒,梁元帝萧绎在《刘生》中便有“榴花聊夜饮,竹叶解朝醒”之诗句。
唐宋时期
唐代是花卉饮食的重要转折点。唐代让鲜花进入了主食食谱,用来制成糕点,并点缀粥饭。据《隋唐传话录》载,花朝日唐代女皇武则天游园,见园中花开正好,便令众宫女采集百花花瓣蒸制成甘芬馥郁的百花糕。唐代诗人李群玉诗中有“倚棹汀洲沙日晚,江鲜野菜桃花饭”之句,说明桃花已经入馔,被做成了桃花饭。唐五代时还有酥煎花馔。据《后山丛谈》记载,五代十国时,后蜀兵部尚书李昊每到春季便会采摘牡丹花数枝送给朋友,并以兴平酥同赠,并说:“俟花凋谢,即以酥煎食之,无弃浓艳也。”意思是等到花凋谢后,即以酥煎煎制牡丹花片而食之,方不辜负牡丹的芳华秾艳。
到了推崇素食、广种鲜花的宋代,花馔品种更为多样,更为流行。北宋文学家苏轼写有《松醪赋》,文学家司马光写有《晚食菊羹》,分别歌咏松花酒和菊花羹,苏轼还赞美了其养生功效和鲜甜之味。宋代有了专门的花馔谱,南宋文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就有包括蜜渍梅花、金饭、梅粥、雪霞羹、广寒糕、锦带羹、牡丹生菜在内的十几种花馔,仅梅花花馔就有六种不同的做法。

图片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文人对生活美学和日常养生更加注重,花馔文化也达到了巅峰,品种风味更加多样。明人戴羲《养余月令》便载有梅花、松花、甘菊花等十余种可入馔的花朵。明代周王朱楠的《救荒本草》也记载有款冬花、萱草花、凤仙花等十余种可供食用的花朵。清代顾仲《养小录》中有《餐芳谱》一章,收录有二十多种花馔,其做法比之明代更趋精致。清代小说《红楼梦》里也出现了木樨清露、玫瑰卤子、玫瑰清露、桂花糖蒸新栗粉糕等令人闻之即唇齿含香的花馔。
花馔不仅秀色可餐,还兼具食疗与情志养生的功能,所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很想学几道花馔,下一期我们就来聊聊花馔的品种与做法。

华苹整理